乾隆年间有三件事特别蹊跷。当时英国殖民者还弱得很,俄罗斯刚打到西伯利亚边界,三个国家跑来想归顺大清。哈萨克草原部落、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王国、印尼的华人政权兰芳共和国,都主动提出加入中国。乾隆帝全给拒绝了,理由写在朱批上,现在翻出来看还真有道理。
第一个找上门的是哈萨克人。准噶尔蒙古刚被清朝灭掉,他们立刻派使节到北京。说要当大清子民,连地界都要划过来。乾隆看了地图直摇头,他在奏折上批注:"那边全是草原,跟沙俄就隔着条河。多收这点地,往后麻烦更多。"后来果然没几年,俄国军队真打到伊犁了。
菲律宾的苏禄王更绝。他们的国王带着王弟来求援,说西班牙人太欺负人,不如归入大清。乾隆看完汇报说:"路太远,水师不够管。再说那边信伊斯兰教,跟咱们文化不同。"这话说完第二年,西班牙人就灭了苏禄王的领地。
最让人意外的是兰芳共和国。那是广东福建人下南洋建的政权,首领叫罗芳伯。他们写信给朝廷,说大家都是中国人,希望能挂个藩属名分。乾隆回复四个字:"不必多此一举。"后来荷兰人趁机吞并了那里。
后来学者翻清朝档案发现,乾隆根本不想扩张。他在给将军的信里写:"守住现有疆域就费劲,再要管海外,朝廷财政扛不住。"那时候大清军费主要花在西北驻军,光给新疆的军队运粮,每年就要二百万两银子。
现在看这三个拒绝还挺明智。要是接受哈萨克,清朝就得跟沙俄打仗;收苏禄,要派兵去菲律宾;兰芳那边更麻烦,东南亚全是欧洲人的势力范围。乾隆当时估计算过这笔账:守住现有的就够戗,别添新麻烦。
现在有些网友算过,如果当时接收三个国家,清朝的地盘能扩三倍。但历史没假如。乾隆晚年写的《十全武功》,压根没提这些归附请求。看来在他心里,稳固基本盘比画大地图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