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春交替的时候,这甲流就开始"撒欢儿"了,感染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多。

听说过一些因为甲流去世的案例吗?你是不是觉得"不会轮到自己吧"?

可是,随着每年冬季流感高峰期的到来,甲流的死亡人数逐渐增加,让人不得不担心,是否我们真的有做好准备,或者,我们是否忽视了某些看似不起眼,但却致命的细节?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几个关乎生死的"致命细节",你绝对不能忽视。

不吹--避免随意使用空调和电风扇

这或许听起来有些奇怪,大家都知道流感期间保持温暖是很重要的,但你有没有想过,空调和电风扇的"吹风"其实可能会加剧甲流的传播风险?

记得去年冬季,一位患者在我这里接受治疗,年纪大概在60岁左右。

她是老年人,平时也比较注意健康,饮食均衡、作息规律,然而,几天前她感到不适,就像是常见的感冒症状:喉咙疼、头痛、发热。

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只认为是"普通感冒"而并没有及时就医,然而,随着症状的加重,她最终无法自己呼吸,甚至昏迷,被送进医院的时候已经不治。

追溯她的生活方式,我们发现她在初期症状出现时,除了吃药外,还天天在屋里开着空调,保持低温。

即便在她感觉不适时,也依然让空调保持着较强的吹风状态。

空调和电风扇的"吹风",其实很容易让空气中的病毒扩散,这对于体弱的老年人来说尤其危险。尤其是在感冒或流感高发的季节,空调和风扇通过循环空气,可能无意中加速病毒传播。

要是空气太干、温度不对劲,咱们呼吸道的"防线"就容易出问题,身体抵抗力也会跟着变弱,这样一来,像甲流这种病毒就更容易钻空子了。

因此,使用空调时最好调整到适宜的温度,避免直接对着风口,尤其在感冒或者流感初期,尽量避免长时间吹冷风。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麻烦,但它可能决定你是否能安然度过甲流这一关。

不碰--避免自我用药和滥用抗生素

有些人一感冒或者发热,就急着买药或者开药,觉得"多吃点药"能"快点好"。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该用什么药,甚至直接选择滥用抗生素来试图控制症状。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患者,他在流感初期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行购买了市面上常见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来缓解症状。

结果,几天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最终发展成了重症肺炎,并因合并多脏器衰竭而不幸去世。

抗生素可不是治流感的"万灵药",它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但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根本拿它没办法。

更麻烦的是,乱用抗生素不仅治不好流感,还会把身体的免疫力搞得一团糟,让免疫系统"乱套",这样一来,细菌更容易趁虚而入,引发其他感染。

而且,乱吃药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让细菌变得越来越"耐药",以后就更难治了。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甲流感染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是根据病情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而不是盲目用抗生素。

无论药物多么常见,如果没有专业医生的建议,切勿轻易使用。

千万不要让"自我诊断"和"随意用药"成为导致病情恶化的罪魁祸首。

坚持--不要放弃及时就医

很多时候,患者在流感初期,尤其是体温稍微升高的情况下,总会认为"休息几天就好",他们忽视了甲流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突变性,病情发展迅速。

还有一部分患者会认为,自己年轻、体质好,感染流感后应该没问题。

然而,我曾接诊过一名看似身体健康的中年患者,他因早期未及时就医,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起初,他只是有轻微的发热、喉咙痛和咳嗽,想着"过两天就好",但在症状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他才决定去医院检查,结果已经是重症流感并且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最终不幸去世。

流感的症状看似普通,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发生病情的恶化,尤其是对免疫力较差的人群。

如果在感染初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导致病毒扩散到其他器官,甚至引发多脏器衰竭。

根据临床统计,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显著减少甲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坚持在流感症状初期就医,及时接受科学、专业的治疗,绝对是抵御甲流的关键。

流感病毒不可小觑,一旦感染,一定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超过39℃、持续高烧不退、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出现时,一定要马上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只有坚持就医,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死率。

甲流的死亡率逐年上升,不仅因为病毒的变异,也因为我们在防控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在甲流肆虐的季节,如何预防、如何应对,一定要提高警惕。1不吹空调、不直接吹风;2不碰滥用药物、不要自我诊断;3坚持及时就医、不要轻视症状。

这三大注意事项,不仅关乎你是否能安然度过流感季节,甚至关系到生命安全。防患于未然,别让麻痹大意和疏忽,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