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亿稀土大单落定!美澳达成合作协议,目标直指中国"垄断"?特朗普乐开了花:多到用不完

据上观新闻报道,当地时间 10 月 20 日,白宫里上演了一场看似 "里程碑" 式的签约仪式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签署了一份价值 85 亿美元的关键矿产与稀土合作协议。这是阿尔巴尼斯自特朗普再度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首次访问白宫,双方都想把这场合作打造成 "战略突破" 的样板。签约刚结束,特朗普就迫不及待高调宣布,称美国彻底打破了中国对稀土的 "垄断",未来美国会有用不完的稀土,一年就能看到成效。这番豪言一出,美国舆论瞬间炸开锅,可细看协议内容和产业规律,更像一场为选民准备的政治表演。

先看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美澳双方约定未来六个月内各自投入 10 亿美元启动首批项目,覆盖从采矿、加工到供应链建设的全环节。美国进出口银行还抛出了 22 亿美元的融资意向,专门支持七家澳大利亚矿企的关键矿产开发。更具体的是,美国国防部计划在西澳大利亚建一座高端镓精炼厂,设计年产量 100吨,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弥补美国在高端稀土材料加工上的短板。澳方则把这场合作包装成 "待启动的 850 亿美元项目管道",阿尔巴尼斯还特意强调协议 "将两国经济与防务合作提升至新高度",场面话说得十足。

特朗普会这么兴奋,核心原因就是美国在稀土领域一直被中国 "卡脖子"。前段时间中国进一步收紧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让美国措手不及。一开始特朗普还放话要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加征 100%关税,想靠威胁逼中国取消新规,结果根本没用 --上个月中国稀土磁铁出口量较 8 月份下降 6.1%,结束了之前连续三个月的增长势头,美国想拿的稀土产品还是没那么容易拿到。在找澳大利亚之前,特朗普也找过蒙古国、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普京甚至公开说过愿意跟美国做稀土生意,只要美国解除制裁,俄罗斯 380 万吨稀土储量就能敞开供应,可这些国家都只停留在口头上,没签任何实质性协议。这次终于跟澳大利亚签了正式协议,特朗普自然觉得是 "大胜",急着宣告 "胜利"。

澳大利亚愿意凑这个热闹,算盘也打得很精。澳大利亚稀土储量位居全球第四,这些年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能替代中国的关键矿产供应来源,这次跟美国合作正好能实现这个定位。而且从战略层面看,澳大利亚不管是之前的莫里森政府,还是现在的阿尔巴尼斯政府,从来没放弃过跟美国 "捆绑"。就在签稀土协议的前一天,澳大利亚 1架 P-8A "海王" 海上反潜巡逻机还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侵闯中国西沙领空,被解放军南部战区海空兵力警告拦截驱离后,澳国防部长马尔斯还倒打一耙,说澳军机是在 "常规巡逻",遭遇了解放军战机释放照明弹。这种军事上配合美国 "印太战略"、经济上跟美国绑紧稀土合作的操作,本质就是想借美国之力制衡中国,同时提升自己在同盟里的分量。

可特朗普说 "一年见效""稀土用不完",实在是把稀土产业想得太简单了。稀土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矿,而是靠技术和产业链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 "统治力",来自数十年构建的完整产业生态,从矿山开采到金属冶炼,从萃取分离到磁材加工,已经形成了闭环供应链,光相关专利就有 2000 余项,产业集群里聚集了 800 余家企业。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而是缺高效的萃取分离工艺、磁体制备技术,更缺完整的产业链。奥巴马时期就喊着要振兴美国稀土产业,到现在还在围着矿打转,根本原因就是西方资本没耐心做长期高投入、低回报的事,而稀土产业从矿山开发到产能释放,通常需要 3-5 年周期,突破技术壁垒更得靠长期积累,"一年见效" 完全违背产业规律。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地质学教授约翰・马夫罗杰尼斯说得很实在:"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所需的生产能力),即使我们真的认真起来。" 美国稀土公司创立者皮尼・阿尔特豪斯也警告,澳大利亚满足不了美国所有需求,美国至少还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的水平。这些专家的判断,比特朗普的豪言靠谱多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这事时说:"全球产供链的形成是市场和企业选择的结果,关键矿产资源国应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确保正常的经贸合作。" 这话点透了本质 --美澳要合作是他们的事,但不能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而且想靠这打破中国稀土优势,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未来的稀土较量,拼的不是谁有矿,而是谁有技术标准、谁有产业链韧性、谁有战略耐心。特朗普现在喊得越响,越像在掩盖美国稀土产业的短板。这场 85 亿的大单,更像是美澳联手演的一场戏,至于能不能打破所谓的 "垄断",产业规律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不是靠政客几句豪言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