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2日,美国海军的F-14重型舰载机退役,此后美国海军的甲板被中型舰载机统治。2025年9月22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经在福建舰上完成了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不算已经形同报废的库兹涅佐夫号上搭载的苏-33,歼-15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役的重型舰载机,如今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弹射起飞的舰载机,歼-35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在电磁弹射器上起飞的隐身舰载机。
福建舰成功完成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飞与回收,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面对已经手握两项优势的中国,美国的远洋优势进入倒计时。
第一项优势:全球唯一的重型舰载机打击编队
19年前,美国海军正式退役F-14重型舰载机,讽刺的是,F-14退役并非是性能落后了,而是成为了苏联解体的陪葬品。冷战时期,美国航母战斗群制霸大洋,逼得苏联狂点反航母科技树,其中一项成果就是中远程超音速轰炸机与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组合,以图22M轰炸机和KH22反舰导弹为代表。图22M的作战半径接近3000千米,配合KH22那300到600千米的射程,完全能够在战时攻击到企图空袭苏联本土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并且当时苏联与美国签订了协议,和平时期图22M没有空中加油能力,可谁都清楚一旦战争爆发,苏联肯定会恢复图22M的空中加油能力,这就导致苏联轰炸机有能力攻击大洋深处的美国航母战斗群。
KH22凭借4马赫以上的突防速度、0.5吨的战斗部,如今依然活跃在俄乌战场上。在上世纪60年代末形成战斗力后,KH22就是真正的航母杀手,在宙斯盾作战系统和能够快速发射防空导弹的MK41装置出现前,美国航母战斗群基本无力拦截KH22,只能寄希望于舰载机赶在KH22发射前,将苏联轰炸机击落。
而面对能够超音速飞行的图-22M,美国海军需要一款航程远、超音速飞行能力强、雷达探测范围大的重型舰载机,并且能够携带射程足够远并且威力大的空空导弹。1967年图22轰炸机与KH22组成了K22作战系统,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严重威胁,1974年美国海军得到了反制K22作战系统的武器:F-14"雄猫"重型舰载机与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一架F-14能够携带6枚AIM-54,在航母战斗群外围600海里处组成打击群,在预警机的指挥下,速度快的F-14凭借射程远的AIM-54导弹,能够有效拦截图-22,理想状况下,一架F-14完全能够拦截3-6架图-22。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F-14与AIM-54一夜之间失去了用武之地,而F-14高昂且繁琐的维护让美国海军选择将其放弃,由多用途的F/A-18"大黄蜂"作为主力舰载机,虽然后来美国又在"大黄蜂"基础上研发出"超级大黄蜂",但最大起飞重量不足30吨且超音速性能拉垮的"超级大黄蜂"本质上仍然是中型舰载机。只不过美国海军一家独大,哪怕凭借中型舰载机依然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现在不一样了,歼-15在福建舰上成功弹射并回收,中国海军拥有了全球独一无二的重型舰载机打击编队:歼-15T+歼-15D,电磁弹射让歼-15能够满载起飞,意味着歼-15比美国舰载机拥有更大的作战半径与武器挂载能力,比如九三大阅兵上亮相的鹰击-15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就是歼-15的反航母利器,一架歼-15依靠电磁弹射,能够携带2-3枚鹰击-15,打击威力远超图-22M与KH-22的组合。至于歼-15D电子战机,则拥有比美军EA-18G更强的干扰能力、更长的滞空时间,能够作为攻击机群的电子屏障伴随,并有余力携带空空导弹和反辐射导弹。
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美国海军都没有重型舰载机,远洋作战陷入劣势是必然的事情。不擅长截击的F/A-18和F-35C,未来的重要任务却是拦截携带鹰击-15的歼-15T,美国航母战斗群只能自求多福了。以后伯克级驱逐舰要考虑多带几枚标准-3,或者把爱国者3搬到舰上,不然面对饱和攻击的鹰击-15只能干瞪眼。
至于歼-35的成功弹射,足以说明中国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器可靠性远超美国的中压交流电磁弹射器,美国的福特级到现在都还没正式弹射F-35C,导致F-35C如今只能部署在尼米兹级航母上。用马伟明院士的话说:领先就要领先美国。
中国的第二项优势,就是强大的工业体系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建造LNG船、大型邮轮、大型航空母舰的国家,且造船能力世界第一,充足的产能以及海量的熟练造船工人,意味着中国的航母增加速度将超乎想象,目前沪东中华造船厂已经能够将大型航母的建造周期压缩至4年,江南造船厂也在批量建造076型两栖攻击舰,第二批055型驱逐舰也即将完工,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大概率能够组建一支包含4艘航母、8艘两栖攻击舰、20艘万吨大驱的远洋舰队。
配合九三大阅兵期间亮相的多款舰载、空射、潜射高超音速导弹,在航母总数量不如美国海军的情况下,中国远洋舰队将初步具备与美国海军抗衡的实力。美国海军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自家造船能力衰落到极点,不仅新军舰造得慢,还积压了一大批等待维修的旧军舰,维持现有的海军规模都捉襟见肘,此消彼长之下,美国海军规模被中国反超也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的第三项优势:反航母科技树
从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拥有全球最强的航母战斗群,这逼着苏联和中国都选择狂点反航母科技树,苏联选择了超音速轰炸机+超音速反舰导弹、巡航导弹核潜艇+超音速反舰导弹,最终被美国用F-14舰载机+远程空空导弹、宙斯盾作战系统给破解了。而中国则选择了高超音速导弹,完全戳在了美国航母的死穴上,因为这几十年来,美国航母战斗群将防御重点都放在了拦截低空巡航式反舰导弹身上,对于反舰弹道导弹以及高超音速导弹则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只能希望依靠标准-6、标准-3撑起防御体系。
而美国却长期忽视反航母作战,逼近对手之前都没有像样的航母舰队,以至于到了2025年,美国海军的反舰武器依然是几十年前的亚音速"鱼叉"反舰导弹作为主力,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点进步,舰载机可以挂AGM-158C反舰导弹了,可以理解为具备隐身能力、射程远一些的"鱼叉"。面对由055、052D驱逐舰组成的护航编队,亚音速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约等于无,未来双方航母舰队一旦在远洋爆发冲突,美军舰载机挂着亚音速反舰导弹赶路的时候,自家航母战斗群早就被高超音速导弹炸得七零八落了。
那么中国手握三项优势后,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就是对中国施压最大的筹码快过期了,在中国建立起"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后,美国航母战斗群对中国大陆的威胁逐年降低,但是对中国海运的威胁却与日俱增。中国作为头号贸易出口国、工业大国与能源消耗国,对海运的依赖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哪怕无法接近中国大陆,跑到马六甲、霍尔木兹等关键海上交通要道,依然能够对中国造成严重威胁。而这也是中国在拥有了强大反航母作战能力情况下,依然要发展航空母舰的原因,在远离岸基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航空母舰就是整支舰队的力量倍增器。一旦中国的远洋海军拥有了与美国航母战斗群抗衡的实力,美国能够向中国施压的最大筹码就会过期。
其次则是美国的影响力将会降低,航母战斗群是美国维持全球军事影响力的重要保证,控制了大洋就等于控制了全世界,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美国敢怒不敢言的原因,哪怕美国不打你,派航母舰队围在一个小国外海搞一段时间的封锁,就能对这个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创。也就只有能够有效打击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国家,以及那种国家早就被炸烂了的国家(比如胡塞武装控制的也门),才能够不惧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空袭威胁。可如果有一天美国航母战斗群无法在大洋上肆无忌惮了,那么还会有多少国家对美国言听计从呢?至少其他国家有了除美国之外的第二个选择,有了对美国说不的条件,等待美国的就是影响力的直线下滑。
与美国的航空母舰不同,中国的航空母舰依然是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而存在的,这与中国长期奉行的国防政策并不矛盾,有了先进的航空母舰,中国海军遂行远海防御作战任务的能力将更上一层楼,同时也会对一些图谋不轨的势力形成强有力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