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局势突然升级,酝酿了近半个月的冲突终于还是爆发了。7日凌晨进入高潮阶段,印军不宣而战打击了巴基斯坦境内9处目标,并造成多人死伤。随即巴基斯坦进行了反击,巴军方声称击落了至少5架印军战机,目前基本上能确认被击落的战机至少有4架。就在大家以为双方会保持克制的时候,印度又出动大量无人机,袭击巴基斯坦卡拉奇和其他城市,被巴防空部队击落,连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都响起了警报声,这是一次相当大的升级。印度方面还声称,巴放出动无人机袭击了克什米尔查谟等地军事目标。但事态发展很有意思,巴方表示,巴方没有发动无人机袭击,印度为了让战争歇斯底里情绪升级,诬陷巴基斯坦袭击了15个地点,"大规模无人机袭击"是印度自编自演的。巴基斯坦这一轮以来的论调,一直比较克制,不想事态升级,印度则不断升级事态,为什么印度这时候非要打仗?
从内部原因分析,印度经济情况很差,去年以来就有不少外资大规模撤离。逼得印度只能放下边境争端,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试图引入更多投资。但印度"外资坟场"是货真价实的,投资情况并没有改善。再加上美国潮汐收割,印度被美国资本做空,以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印度经济增速放缓、卢比贬值、通胀率攀升至8%,对印度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印度经济看起来是上升状态,但失业率就没降过,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印度制造"也并没有发展出来,莫迪的大部分政治承诺几乎都没能实现。之前印人党民调失利,议会席位大幅减少,就是因为莫迪执政十年来积累问题的集中爆发。
此时为了转移矛盾,印度总理莫迪又用上了老手段,外部冲突转移内部矛盾。每次莫迪有执政危机,国内出现什么危机,都故意对外制造冲突,对内煽动民粹,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巩固支持率,通过军事胜利塑造"强势领导人"形象,弥补政治威信下滑。
这次印巴冲突也是这个路子,此次局势升级导火索是,印控克什米尔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然后印度在没有任何调查和证据情况下,指控是巴基斯坦干的。在对峙的半个月,印度一直试图将此次恐袭事件往宗教、民族问题上引导,煽动印度教民族主义。期间还曝出一份机密文件,指出恐袭是印度自导自演,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本土叛乱组织,印度还故意将这次袭击定义为,"对印度非穆斯林的种族清洗",而不是普通恐袭,故意触发宗教矛盾。以反恐的名义,对巴基斯坦断水、发起袭击。如果恐袭是印度自导自演,上面无人机袭击也是自导自演,那么印度这仗是非打不可了。不过莫迪期望的结果是相反的,现在打了之后,并没有缓解国内问题,反而要遮掩失败,偷鸡不成捯饬把米。如果印巴冲突持续扩大,印度失败概率很高,毕竟他跟周边国家都有领土争端,可能面临多线作战的困境。不过在"印度完了"和"莫迪完了"这两个选项中,莫迪坚定选择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