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25岁时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登基称帝后,朱元璋便开始极力稳固自己的统治,大肆残害功臣。其中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刘伯温等等,都被朱元璋残害。在当时,徐达、常遇春等人均为手握重兵的将军,他们当时是明知朱元璋要杀害自己还毅然前往赴死,不敢有一丝反抗,刘伯温入京之时更是自备棺材,安排好了身后之事。
为何他们不敢反叛呢,以他们的势力,联合起来可以轻而易举的推翻朱元璋。但是令很多人都想不通的是,这些悍将们都是甘愿赴死也不起兵反抗,反倒其中有什么苦衷不成,他们究竟在忌惮什么?
答案是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据当时史料记载,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无所不能,他们就像无孔不入的苍蝇一样,监视着当朝大臣们的一举一动。
明朝初期,有一天,当朝国子监祭酒宋讷在家中对他的门生发怒,因为这个门生在上茶时不小心把茶杯给打碎了,宋讷发了一通脾气。结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问他:你昨天发那么大火干什么啊?吓的宋讷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个叫钱宰的文人,因为他被朱元璋请去编书,所以他每天早上要很早就起来,这让很爱睡觉的钱宰有些不满,他就在家中写了一首诗来抱怨。谁知第二天朱元璋对他说,你的诗写的不错,你可以走了,回去睡觉吧。
由此可见,锦衣卫的消息究竟有多么灵通,同时这也意味着,如果有人要密谋造反的话,他们不会等到动手的时候,一旦有了苗头,朱元璋就都知道了,活不过第二天,还会牵连家人。因此,那些将军们是宁愿自己赴死也不敢起兵反抗,他们对锦衣卫的监察能力是极其畏惧,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到底有没有锦衣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