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朱标死后就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可是他又知道朱允炆这个孙子比自己的朱标还孱弱,这让朱元璋为此不得不对自己以后的战略布局做了调整。他发现自己的四儿子朱棣有可能会对自己的孙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朱元璋在活着的时候就留了一手,可是朱允炆却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导致了胜利的天平一边倒的情况,朱元璋留的这一手究竟是什么呢?小编这就跟大家说说这里面的故事。
朱元璋对自己四儿子朱棣后来产生了怀疑,如果朱标能顺利夺取皇位的话,他还没有那么担心,因为这算是正常的皇位交接。可是在朱元璋死后继承皇位的人已经死去,而新的皇位继承人却不那么让他放心。怎么才能让自己死后防范来自朱棣的威胁呢?朱元璋想到了一个人。他叫耿炳文。在那些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之外,耿炳文的军事才能要优于其他将领。
朱元璋把耿炳文留给了建文帝想要让他在以后应对不曾预想的局面。耿炳文这位将领当年对付张士诚的时候,他就因为善于打防守战著称,他当时坐镇长兴,让张士诚的大军无法有效的突破朱元璋的防守阵地,为后来朱元璋取得东线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朱元璋把耿炳文留下的目的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
果然燕王朱棣就在朱元璋死后便以清君侧的名义一路向南进军,开始的时候朱允炆还是派耿炳文在前方正面对抗来自北方的燕军。耿炳文知道燕王一路南下只能速战,否则他的战备物资的寄养是跟不上的,只要自己能让他在南下的路上纠缠很久,因为他是叛军自然不能得到驰援,因此很容易出现军心涣散的情况。
耿炳文的战略是正确的,面对燕军的进攻耿炳文尽可能的和他不做证正面交锋,只做简单的迎击。朱棣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觉得耿炳文果然不简单。燕王朱棣突然让自己的军队向后撤退,南京方面得知燕王部队向北方撤退后,耿炳文被朱允炆给撤换了下来。接手军权的人是李景隆,朱棣在向北撤退的过程中造谣说耿炳文不敢和燕王的军队对抗。
没有弄清原因的朱允炆中了对方的圈套,这个李景隆的军事才能和耿比起来差远了,他采取的措施就是和燕王军队真正的干起来,好像是我在抵御叛军一样,其实他的才能远不如燕王的能力,就这样明朝的官军被燕军打得稀里哗啦。
因该说平叛靖难之役过程中最大的失败就是把更耿炳文给换下来。朱允炆这步棋没走好,导致了最后失败。我们不得不佩服燕王的智慧和朱允炆的决断失误,他在关键时刻选错了将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任何时候的决断都应该深谋远虑而不是眼前利益。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朱元璋给孙子留下一员大将,此人可以对付朱棣,朱允炆却弃而不用。谢谢关注!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这篇文章的小可爱们,可以动动你的小手给小编加点人气、您的转发、分享、收藏、点赞、都是小编写文章的动力。如果对我的文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直接在这里留言哟,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