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岳飞,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更是英雄光辉的一生。曾经的岳飞,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打得金兵闻风丧胆,20多岁时候,在金兵里面就流传着"岳爷爷"的称呼。一向狂妄滥杀的金兵,被岳家军打得威严扫地,一度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金宋战争中,金国军队一度吊打宋朝,但是自从遇到岳飞、韩世忠这几位乱世救国的名将之后,金国的噩梦也便展开。

宋朝在建国伊始,就存在了天生的缺陷。在史书上一度有人评价,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死了之后,欺负孤儿寡母,夺了后周江山,建立了大宋王朝。虽然赵匡胤在建立大宋王朝之后,一度开疆拓土,扫平海内,若不是"斧声烛影"事件,赵匡胤的莫名身亡,大都认为扫平漠北收回燕云十六州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历史从来无法推倒重来。赵匡胤之后的继任者,在扫平北汉之后,就再无建树,在与辽国的屡次交锋中,没有讨过一次便宜。但是,赵匡胤因为是武将夺权,也给宋朝的历代执政者留下了危机。宋朝当政者,为了防止出现武将夺权的情况下,在后续的人才选拔上面向来奉行文官治国的理论,而武将的发挥一度受到了掣肘。虽然宋朝的经济总量在当时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但是富国弱兵的局面并没有改变。金国灭亡北宋之后,康王赵构建立南宋,军队的素质以及现状也在局势的逼迫之下开始有所改变,可是也只限于被动防御的阶段。主动攻打金军,许多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必然会衍生出在那个时代的明星,而岳飞就是那个时代自然衍生出的民族英雄。在南宋的军事集团中,岳飞属于那种紧缺的"进攻型"人才。岳飞虽然是天生的军事奇才,但是耿直的性格也被现今人看着如同情商极低。比如,岳飞曾经直接面对面指责宋高宗赵构"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岳飞的理论是,与其坐以待毙,坐等金国前来进攻,不如夺敌先机,主动出击。也正是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岳飞在宋金战争中,曾经无数次组织大规模战役,每一次的进攻都收到了丰硕战果,使金兵狼狈不堪。

岳飞于1134年组织了针对伪齐政权李成的第一次北伐,将金国扶持的傀儡政权重创。

岳飞的第二次北伐,是1136年收复了陕西商州全境,并缴获大量战马。

并于同年进行第三次北伐,俘虏伪齐将领数十人,兵士数千人,战马数千匹。

1140年,当时已经是绍兴四年,岳飞组织了第四次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战略要地,一度打到开封附近。这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捷。

有史学家这样评价岳飞"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而对于金国将领来说,岳飞快马奔袭闪电战方式,早已经成了他们的噩梦。

金兵由于出身于草原部落,骑兵作战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从小就被骑射训练的金国士兵,耐力惊人能吃苦,一整天的战斗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这些都是宋军不具备的优势。这样的情况下,也使宋军改变的进攻策略,占据地理优势进行伏击,依托天险或者坚固城墙牵制金兵军力,辅助于灵活机动的战术才能取胜。

但岳飞北伐中原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直接正面进攻,与金国骑兵对峙厮杀。

大家会有提出疑问,是什么给了岳飞这样的勇气直接面对金军呢?岳飞一向治军严明,之所以能屡战屡胜,和岳飞亲手打造起来的骑兵队伍息息相关。原本作为中原地区的南宋王朝,缺乏训练战马的牧场,这也是中原王朝一直无法和北国少数民族政权抗衡的根本原因。岳飞在数次北伐的过程中,俘虏了傀儡政权伪齐国的数万匹战马,加上数次战役的截获,为岳飞打造自己的强悍骑兵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自幼习武善于骑射的岳飞,素来勇冠三军。而岳飞的治军方式,向来讲究严格并且亲历亲为。不仅如此,岳飞在治军的同时,更加注重针对金军骑兵的武器配备,创新思维克制金军。当时岳家军的武器装备包括:长刀一把,短刀一把,短弩十支,二十支常备硬弓箭羽。整军装备加上中原冶铁技术打造出来的盔甲,岳飞的骑兵可以说是南宋王朝的高级配置。任何时候的战争,装备的高低是基本因素,其他都是辅助,这是真理。想要提高一个军队的战斗力,装备和铁的纪律是至关紧要的。

在第四次战役中,岳飞发动了郾城和颖昌两场战役,而这两场战役的共同点就是以少胜多,出其不意,使金军几乎受到毁灭性打击。而这两个战场,正是金军的地盘,也就是现代常说的主场。

说到这里,就要提起来史书上著名的"拐子马"。拐子马是金国名将金兀术打造的精锐部队,三名士兵为一组,身披重甲,三马相连,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可是,金兀术遇到了岳飞,他的精锐变成了羔羊。岳飞采取步兵冲锋手持长柄大刀,在冲入敌阵的过程中,专砍马腿。三马皮绳相连,一匹马卧倒,另外两匹便被拖住,凶悍的拐子马战阵成了任人宰杀的笑话。此役,使金兀术极度崩溃,金兀术没有想到,他一向所向披靡的拐子马,竟然被岳飞轻松破阵。

这场战役给金兀术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可以说伴随了一生。

在金兀术眼里,岳飞仿佛是上天派来专门克制他的人物,战无不胜的金兀术遇到岳飞,竟然一无是处。而岳飞更是自带光环,走到哪里就会迅速聚集起有生力量与金军抗衡。

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黄淮地区英雄豪杰,对岳飞百般拥护,积极响应。而有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岳飞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便开始招揽当地英雄豪杰,培植民间反金武装,并以南宋王朝名义收入麾下。等到第四次战役,这些英雄豪杰便会即刻集结兵力,和岳家军完成会师。

而在附近各州县的义军,也积极响应岳飞的大动作,主动打出岳家军旗号,配合岳飞主力进攻金军。当时的岳飞,已经深知全民战争的精髓。而他的布局,也使岳家军对金军方面的驻军兵力,了如指掌。正是如此,岳飞才能百战百胜。

岳飞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原民间很大,在金军将士中也有许多有了心理阴影,许多金军将士遇到岳家军,往往选择望风而降。特别到了后期,连金军名将韩常都差点带领五万军队归附,许多金军内部的将军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也开始秘密接受岳家军的旗号,从金国赶来归降。

而金军金兀术这边,到了后期已经出现了募兵危机。原本打算靠着连哄带吓充实兵力,但是整个河北竟然没有人参军。

郾城大捷之后,金军早已经被岳家军打得闻风丧胆。金兀术眼看大势已去,意欲收拾残兵败将撤军黄河以北。当时的岳家军已经到了南宋时代兵势的最高峰,挥师北定中原,已经指日可待。

然而,南宋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督促岳飞撤军回临安述职,北伐攻势惨淡收场。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风波亭。金国的将士们听到岳飞已经死去,纷纷禁不住喝酒庆贺,金军的梦魇终于结束了,一代名将没有死于战场,却被自己人杀害。

几十年后,金章宗写诏书招降四川守将吴曦时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你自己掂量一下你能否比得上岳飞?连岳飞这样的牛人都可能被朝廷猜忌杀害,你还待在南宋干嘛?由此可以看出,岳飞之于金人,是几代人都念念不忘的强大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