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三国就不能不说诸葛亮的七擒孟获,通过七擒七纵,诸葛亮不但降服了这个南蛮霸王,海把南部的少数民族的民心笼络了过来,有了稳定的后方支撑,诸葛亮才能实施他的统一大计。
但是不能不不说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虽然看起来温情脉脉,深得人心,但是这根本就是一个谎言。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七擒孟获这回事。
在汉代的时候,南部的茂密丛林一直都是少数民居聚集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不拥护中央政府领导,生活作风和宗教信仰自成一派。在治世的时候他们隐居丛林,不归地方政府领导,也很少向当地政府缴纳税收,自顾自的过刀耕火种的生活。
到了乱世,这些少数民族更加无法无天。哪怕是中原内陆打翻了天,他们也不会过问世事。但是当刘备的势力扩展到蜀国一代的时候,这些少数民族就成了不稳定因素。
因为长年征战,所以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压力特别大,需要的税收也越来越多,加上几年的安定生活,所以平民的生产生活区域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和逐年增加的税收需求,造成了这些南部少数民族无法自顾自的在丛林中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带头造反也就有情可原了。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孟获确有其人,他也的确带着自己的部族反对过蜀国领导。但是在孟获造反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七擒七纵,而是迅速的带兵平定了这场叛乱。
其实我们用正常的思维想就知道七擒七纵不可能成真。当时的蜀国需要面对的内忧外患不计其数,不但北部的魏国虎视眈眈,自己的政府中还有各个派别相互争斗。这个时候诸葛亮根本没时间和精力跟孟获玩这种过家家的游戏。
别说是一国政府的首脑诸葛亮,就是放在我们平常人也没心情玩这种抓了又放的小游戏。更重要的是,孟获作为原始部族的首领,之所以令人信服靠的就是出色的谋略和吐口唾沫是根钉的办事原则。在原始部落和南方的少数民族中间想要树立威信,不是那么简单的。作为一个原始部落的领导,孟获也不可能给脸不要脸的七放七反。如果我们身边的领导如此知难而上,岂不是要让我们笑掉大牙?
虽然诸葛亮七擒七纵是假,但是他采用安抚的手段笼络南方民心却是真。当时的蜀国南蛮叛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同中央消息不畅所引起的。当地很多土著人认为中央政府会向他们征收高额的赋税,还回让他们上缴很多无法获得的特产,正是在这种臆想的矛盾中才造的反。谁不想好好过日子?谁想没事打打杀杀?孟获之所以能忽悠那么多人跟着他造反,还不是因为他抓准了人们的这个心理。
而诸葛亮来到南方之后,立刻了解到这些少数民族和土著民的造反理由。同朝中很多人认为的不同,这些人同蜀国政府并没有实打实的利益冲突,所以也就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此时若是靠着武力镇压叛乱,没准真的把他们推向了自己的敌对面。要是抓住双方信息交流不畅的突破点,就能兵不血刃的解决危机。
所以在这个时候,诸葛亮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面向孟获展示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一面向他们重复政府的宽宏政策。所以才能通过兵不血刃的安抚手段平定叛乱。而诸葛亮这些手段的给了后人演绎的空间,才成就了七擒孟获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