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继位的初期,他曾今发动过一场军事行动,那就是平定南越,这是汉武帝早期军事行动的代表,在军事行动进行的同时,汉武帝要去河东后土祠祭奠,在他返回长安的时候,平定南越的捷报也送到汉武帝的手中,这是汉武帝正走到了桐乡,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所以把桐乡改名为闻喜,也就是听到好消息的意思。南越大捷使得这个县城改了名,似乎也给这个县城带来了幸运。
闻喜这个县城后世也就成为了宰相之乡,在古代一个氏族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裴氏家族就是发源于河东的一个大家族,其实裴氏家族是一个很古老的家族,早先这个"裴"字的下部并不是"衣",而是"邑"因为"邑"就是食邑的意思,代表着掌管这一片的封地。
裴氏家族是三晋最古老的氏族之一,后来裴氏家族又分为了河东裴氏、燕京裴氏、西凉裴氏,但是裴氏家族的发源地就在河东。根据裴氏家族的族谱记载,裴氏家族在历史上一共有59位宰相,所以闻喜就被成为宰相之乡。
其实闻喜裴氏不仅仅只是有这59位宰相,还有很多文武大臣,裴氏家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大家族,这其中就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例如裴松之,《三国志》是由陈寿撰写的,而为它做注的就是裴松之,如果没有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那么后世的人们对于书上所记载的一些内容是很难搞明白的。更了不得是他的儿子裴骃还为《史记》做注,裴骃的孙子撰写了《宋略》,这三人被后世称为"史学三裴"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在唐代裴氏家族还有一位大政治家,他就是裴度,由于在唐代的中后期藩镇割据,皇帝的统治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裴度看到节度使手握重兵的情况非常担忧,他多次向皇帝建言要削藩,裴度的态度非常坚决,当时淮西王吴元济非常狂妄,不服从中央的管辖。
在裴度的指挥下,李愬率领大军在一个漫天飞雪的夜晚向蔡州发动进攻,吴元济认为这么大的雪,李愬的部队肯定不会攻打蔡州,但是李愬出其不意率领大军来到蔡州城下,吴元济的部队根本来不及反抗就被击溃,吴元济本人也被活捉。
裴度坚决打击藩镇,使得大唐王朝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提高了,唐朝也出现了中兴的迹象,后来皇帝对裴度大家表彰,裴度作为一位政治家,他的坚定主张维护了唐王朝的利益。裴氏家族的名人绝对不仅仅是这几位,整个裴氏家族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其实与裴氏家族重视教育的门风是分不开的。在这一门风的影响下,裴氏一代又一代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这是裴氏家族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