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的年号,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年号。当时这个年号的寓意是"宣告天下王朝大统",实则也有为清王朝统治进行正当性辩护的意思。只是宣统皇帝溥仪登基时不过也才三岁,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也已经走向衰败,覆灭是早就注定了的结局,年幼的溥仪也不过是清王朝手中的一颗棋子。
光绪皇帝病重,一直垂帘听政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也命不久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清朝,也必须要挑选出一个人来继承皇统,醇亲王府中年幼的溥仪,成为了慈禧心中最为合适的人选。年幼的溥仪不懂得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溥仪的祖母在听完溥仪必须接到宫中抚养的懿旨之后,立刻就昏厥了过去。此时将溥仪接到宫中,无疑就是表明,溥仪将会是继任大统的人,清王朝已然注定走向灭亡,年幼的溥仪也注定要背负上"亡国之君"的骂名。
溥仪过于年幼,所以一切事务皆由慈禧的侄女隆裕太后极其生父载沣处理。载沣被任命为监国摄政王,也正因为如此,溥仪能与自己的生父经常见面,自己的弟弟溥杰也能够与自己一同在宫中伴读。隆裕太后与袁世凯签订《清帝退位诏书》时,同时也与其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所以溥仪也能够保留尊号,一直在紫禁城当中生活。
而溥仪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三个年号的皇帝--"宣统"、"大同"、"康德"。另外两个年号都不被认可,大同是溥仪希望复辟所设立的年号,最终溥仪的复辟没多久就以失败告终。而康德则是溥仪听信日本人谗言,前往东北设立伪满洲国的年号,当时的溥仪年纪也不大,正是年轻气盛,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大展拳脚的时候。只是清王朝的衰败和覆灭都是历史趋势,已经无法改变,凭溥仪的力量也无法扭转这样的局面。
溥仪在紫禁城生活的时间不算太短,对于宫中的一草一木也算是熟悉,曾经的溥仪因为贪玩,而发现了清朝皇室三百多年来一直隐藏起来的秘密。清朝皇室纷争不少,尤其是康熙年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之争,更是让后世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颇为好奇。虽说最终的优胜者是四阿哥胤禛,但是在这一场夺嫡之争当中,也为后世人留下了不少的悬念。
雍正朝上最大的悬案,就是当年参与夺嫡之战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为何双双在狱中暴毙,并且时间仅仅间隔一个月。不少人曾猜测,这都是雍正皇帝命人而为,但都没有确切的证据。雍正皇帝登基后,将胤禩以及胤禟称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就足以表明他对于这两个曾与他站在对立面的"弟弟"的厌恶。不少人认为,胤禩和胤禟所谓的暴毙,都是雍正忌惮他们所以才秘密处死了这两人。只是清宫史上对于这件事,始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溥仪曾在自传中简单地提到过,年少时他与弟弟溥杰在宫中玩耍时,曾发现养心殿当中有一个隐藏在暗格中的匣子,并且里面有一道密旨。但是关于密旨的内容,溥仪就没有过多的描述。溥仪去世之后,有人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溥仪的弟弟溥杰,他也直言,当年和溥仪一起发现的那个匣子,里面装着的就是雍正皇帝亲自下令,处死胤禩和胤禟的密旨。
这也就证实了此事确实为雍正皇帝所为,只是当时的溥仪和溥杰尚且年少,而且事关皇家声誉,便不敢声张。并且溥仪被特赦后,自己曾与溥仪一起返回故宫,希望能够找到那一个匣子,但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