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特点,那就是国家的权力,非常地分散,并没有集中于国君一身,而是被一些重要的大夫所把持着,也就是所谓的六卿。这种制度,始于晋文公时代,一直延续到晋国消失为止。事实上,晋国的最终消失,也与这个制度不无关系,正是因为六卿的坐大,才会让晋君的权力越来越小,以至于最终变成彻底的虚君,到了这个地步,晋国的消失,或者说是晋国公室的消失,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晋文公可以说是晋国几百年历史里面,最有名最伟大的一位国君了,然而他设立的一项制度,居然成了晋国的掘墓人,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说,是非常讽刺的。当然了,如果以这一点去否定晋文公的话,那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他在位的时候,六卿制度的优点早已体现出来,但是缺点却远没有浮现,因此后来发生的这些事,都是他无法预料的。
但是这也不是晋文公必须设立六卿的原因所在,因为即便把六卿全部算上,也仅仅是对应了三军而已。而在那个时候,拥有三军的诸侯国,也不止晋国一个,可是其他的国家就没有类似的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六卿的出现,必然还与一些晋国独有的原因有关。那到底是什么呢?在小编看来,主要是以下这两点。一是与晋国无公室这一现状有关,二是与晋国当时的派系有关。
除此以外,六卿的出现,还与派系的平衡有关。在当时的晋国,主要有三大派系,一派就是自武公献公以来,晋国的一些老牌贵族,比如荀氏家族,还有一个就是前任国君惠公的支持者,比如郤氏家族,另外一个,就是晋文公自己的支持者了,比如赵衰,狐偃等人。为了减少这些派系的争斗,让晋国更稳定,采用六卿这样的制度,可以说是非常合理的了。因为人数多了,每一派就都能够分到羹了。
创作声明:本文为作者梦想就是永远青春原创,仅在大鱼号独家发布,创作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