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大清为何会战败?李鸿章访德后找到答案:差的不是一点点

大家都知道,晚清时期的中国政府昏暗无能。慈禧当道,翁同稣等守旧派腐朽不堪,光绪皇帝又是听风就是雨。而在这之中,中兴四臣就算是励精图治,也对腐朽无能的晚清政府是束手无策。

李鸿章便是中兴四臣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也是即曾国藩之后,大清唯一依靠的一个人。

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便兴办洋务派,大力扩展中国海军。而一场甲午战争,日本将李鸿章的精锐北洋水师和淮军打得是落花流水。而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是一落千丈,其他国家都认为中国已经弱得不行了,连日本这么一个弹丸小国也打不过。

而对于此次失败,李鸿章也是一头雾水,按理说中国军队的装备已经不落后于日本了,为什么会输的这么惨呢?

于是,心有不甘的李鸿章决定去访问欧洲,寻求答案。

李鸿章出洋后,游历了多个国家,最终他在德国找到了答案。1896年6月,李鸿章抵达德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他。

之后,德国的著名宰相俾斯麦带着李鸿章去参观德国的工厂。当看到德国工厂的规模以及生产能力后,李鸿章是仰天长叹:如此技术,我大清国再努力20年也是达不到的呀!

没错,当时的德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其工业能力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德国的机械与大炮工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还有德国的高科技,X射线竟然能照出李鸿章身体里隐藏的子弹。对于如此技术,李鸿章只能大大的写一个服气!看来大清和德国差得绝不是一点点啊!

而李鸿章此次考察完德国之后,也是心生感慨,德国的工业如此发达,和统治者的英明神武是分不开的。而在中国,满清政府迂腐的统治,即使给他再多的军队,也只能是打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