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是一代改革家,是汉景帝的老师,是朝廷的重臣,即使有着如此多的头衔,晁错还是未能逃脱一死,而且是被学生汉景帝亲自赐死。难道汉景帝不清楚,晁错死了,七国也是大概率不会罢兵?清楚,非常清楚,汉景帝不傻。
那汉景帝又为何继续实行腰斩?只有晁错死了,七国起兵的"根源"才会没有,景帝会站到舆论制高点
说起晁错,不得不说到贾谊,这两人号称汉朝文景时期的"双子星",两人对于局势都看得很清,两人都觉得"诸侯尾大不掉"是汉朝最大的风险。
汉文帝时期,贾谊就屡屡劝谏,希望文帝能"削藩",每每此时,汉文帝就开始问一些关于"鬼神"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典故了。文帝为了发展,把问题留到了后面,而贾谊也在文帝时期早早挂了。
晁错也是"削藩"的坚定支持者,他的阻力要比贾谊小,因为景帝是他的学生。在汉景帝上位两年后,看着吴楚两国逐渐增大,晁错的"黄金建议"来了,那就是"削藩"。
汉景帝不会停止削藩,是因为他明白,藩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停止了削藩,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重新陷入四分五裂。
削藩这样的工作,是从刘邦就开始做起来了。刘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削藩,但是从刘邦到汉惠帝到汉文帝再到他,削藩这个工作是一步步做下来的,是不可能停止的。
再一点,汉景帝并不是打不赢吴王刘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七个国家一起造反。但是除了刘濞以外,其他人都只能算是乌合之众。而且当时的中央政权其实是很强大的。当年刘邦面对那么强大的异姓王,都能够一个一个地剪灭他们,何况是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政权已经十分强大,地方政权,早已不足为惧了。
再说了,这仗还没有打呢,汉景帝怎么可能就忙着认输了。晁错不过就是汉景帝手中的一个棋子而已。汉景帝对待帮助过他的人,如此冷漠薄情而残忍,也可以看出古代帝王的心思有多么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