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对普京翻脸,俄乌还有和谈的必要吗?
特朗普突然对普京翻脸,引发连锁反应,如今美欧俄乌纷纷放出强硬信号,各方是否已经彻底失去了和谈的可能?
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对俄罗斯国有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私营能源巨头"卢克石油"实施制裁。几乎同一时间,欧盟也正式通过了针对俄罗斯的第19轮制裁方案。

可以看出,这一次美国与欧洲罕见地保持了步调一致,联手向俄罗斯施压。而这次制裁的意义远不止是外交姿态--它还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俄罗斯的首次正式制裁,信号格外微妙:
特朗普与普京的"蜜月期",似乎已经宣告结束。
不得不说,这样的转变实在是太突然了,因为就在10月17日,泽连斯基造访白宫时,还受到了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当时刚刚与普京打了电话的特朗普,不仅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还坚持要求泽连斯基接受普京提出的和谈条件,即放弃顿涅茨克的领土,换取俄军撤离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控制的部分领土。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他与普京的通话"总是很愉快",但始终没有任何进展,这让他逐渐感到"不太对劲"。随后,他宣布取消原计划举行的布达佩斯峰会,理由是"看不到达成目标的可能",但又补充说,"未来某个时间"仍可能与普京会面。
从主动接触到突然翻脸,再到发起制裁,特朗普的政策转向清晰可见--他从原先要求乌克兰让步,转而与欧洲联手,对俄罗斯施压,试图逼迫普京妥协。

然而,这样的强硬策略,真的能带来和平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恰恰相反。
制裁宣布后,局势迅速升温,几乎所有相关方的态度都变得更加强硬。
欧盟在对俄罗斯发起新一轮制裁的同时,正在加速推进利用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赔偿贷款"的计划,虽然这项计划在欧盟内部依然存在不小争议,但是阻力明显已经小了很多,包括比利时、卢森堡等国领导人都表示,只要各成员国共担此方案的法律责任,那么他们就会同意。
另外,一向拒绝军援乌克兰,有些偏向俄罗斯的斯洛伐克,在能源价格、减排目标、本国汽车产业等方面的诉求得到满足后,也已经同意了本轮制裁措施。
而有了美国与欧盟同时撑腰的乌克兰,现在的态度也变得极为强硬,原本还在考虑领土让步的泽连斯基,在23日前往布鲁塞尔参会后,当场表示,乌克兰绝不做出领土让步,与俄罗斯进行任何形式的领土交换都是"不可接受的",并要求俄罗斯立即停火接受谈判。

另外,泽连斯基还透露,虽然美国没有为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等远程武器,但是乌克兰自主研发的远程打击能力射程已可达3000公里。
这句话或许略显夸张,但也释放出一个信号--乌克兰正在寻求新的战略筹码。如果美国不再直接提供武器,而转向技术合作,那对俄罗斯而言,可能是另一种威胁。
俄罗斯方面反应同样激烈。
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质问:"取消布达佩斯峰会,紧接着又对我们制裁,美国接下来要做什么?除了'战斧',他们还准备了什么新武器?"

梅德韦杰夫随后表示:"如果还有人心存幻想,那现在该醒醒了。美国是我们的敌人,而他们那位夸夸其谈的'和平缔造者',如今已正式踏上对俄战争之路。"
而普京显然也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如果使用'战斧'之类的袭击俄罗斯本土,俄方报复将会非常猛烈,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他们应该好好想想这一点。"

总的来看,在特朗普对普京翻脸后,俄乌局势重新陷入紧张的循环。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美欧再度形成统一战线,对俄实施新一轮压力;但复杂的是,俄乌双方的政治空间都在收缩,谈判前景愈发渺茫。接下来,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