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在安理会发出灵魂拷问,只有中方给出了解决方案
事关全球AI技术发展,非洲在安理会发出了怎样的灵魂拷问?中方又为非洲创造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近日,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连续发表了3篇报告,批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开发导致西非矿业、林业、渔业活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呼吁西非地区合作加强监管。
对此,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强调中非合作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受到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欢迎,并奉劝美方多为非洲人民做些实事。

而今天我们也想借着这个话题,聊一聊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由此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看看中非合作,到底给非洲带来了怎样的进步和机遇。
事情的源头要从9月24日说起,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安理会亲自主持召开了关于"人工智能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公开辩论会。

AI安全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韩国作为拥有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国家,当然也希望在这个AI浪潮来临之际,利用其先发优势获得领导地位,李在明主持的会议,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在会议上,基本上各个大国都在聊AI在军事领域、网络安全以及取代人类等方向上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我们注意到,在AI技术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非洲,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关切,而且他们关心的方向,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中索马里总统哈桑率先提出,全球AI技术的发展存在明显不均,AI的好处绝不能仅限于少数特权阶层,或集中在某些地区。

而塞拉利昂外长卡拉说得更加直接,他提出,每一次世界上出现重大发明,倒霉的总是非洲。例如航海技术的突破,导致非洲人被卖作奴隶,火药的军事应用,屠杀了大量的非洲人。
虽然卡拉没有直言,但是他的问题已经呼之欲出:AI的出现,会不会让非洲再次成为受害者?
这就是非洲代表们的灵魂拷问。

对于非洲的关切,还是中国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参会的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当场提出了两个原则。
第一,AI技术的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价值取向,保证以尊重人类尊严和权益为前提,以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为方向。
第二,各国应共同营造开放、包容、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重要的是,中方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美国媒体彭博社报道指出,当西方国家忽视非洲的AI发展的时候,中国的AI正在这片大陆上迅速崛起。
曾经被美国视为重要挑战对手的DeepSeek,如今已经又在非洲火爆了起来,而中国AI技术能获得非洲认可的原因也很简单--它足够好用,而且足够便宜。
相比之下,它的成本仅为OpenAI的十分之一--处理100万个查询令牌只需27美分,生成100万个响应令牌仅1.10美元,而GPT-4o的费用分别高达5美元和15美元。更关键的是,中国AI企业愿意提供本地化服务,支持非洲语言,甚至允许数据本地存储,这一点赢得了非洲国家的信任。

从AI到基建,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层面。
在过往的合作中,中国为非洲带来了海量的基础建设,不仅打通了当地的资源出口通道,同时也为其建设了保障民生的发电厂、线路设施,如今这些设施同样成为了非洲获取和发展AI技术的重要支撑。
如今,当非洲在安理会上提出"AI时代非洲的未来在哪里"这一灵魂拷问时,答案已经在行动中显现。
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合作,还是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正通过与中国的伙伴关系,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技术赋能的可能。未来的AI世界,也应有非洲的声音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