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作为浙江大学的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竟然会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疑问不仅困扰着他的父母,也成了公众心中的疑惑。
杜老师,一个年仅35岁的年轻教师,生前在浙江大学担任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杜老师的履历来看,杜老师确实很优秀,也很刻苦。
从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杜老师没有选择停止自己提升的脚步,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浙江大学的博士。之后还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了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又先后在浙江大生工视频学院和意大利技术研究院仿生软体机器人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经过这样一番成长历练之后,终于成为浙江大学的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一步步走来,杜老师真的很不容易。然而谁也没想到,原本拥有光明前程的他会走出如此偏激的一步。不仅结束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也让他的父母因此陷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尽悲痛之中。
杜老师为什么会坠楼?这个问题成了大家心中的疑问,也期待能够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回应。
随着此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浙江大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回应。
浙江大学工作人员表示,"警方一直在调查处理,都在流程中,相关情况不便透露。"
通过工作人员的回应,我们只能了解到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但是调查到哪一步,我们无从得知。至于大家最关注的死因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回应。
不过对于杜老师的死因,网络上倒是有一些声音。
比如有的网友表示,杜老师的离世与当下各大高校盛行的"非升即走"机制有一定关系。当初很多高校推行这个机制的目的是好的,就是倒逼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两手抓,做出亮眼的成绩来,以此来换取升职。如果那些不求上进或躺平的教师,便会被这个机制淘汰掉。
但是并非所有教师努力了就能换来回报。难免会有部分教师在考核期即将到来之际,依然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也有网友发声表示杜老师因为不是因为学术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情感方面的问题。
该网友表示,从浙江大学内网查询的信息得知,杜老师从2020年开始特聘,按照6年的期限,要到2026年才到考核年限。如今才2025年8月,还有较长的时间。而且,作为特聘副研究员,杜老师还没进入非升即走的序列,所以大概率不是因为学术方面的压力。
而通过校内传出的消息,杜老师的坠楼与个人情感问题有一定关系。
当然,最终的坠楼原因,还是需要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不过不论原因如何,从结果来看,杜老师确实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对此感到悲痛和惋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如果真的是因为学术压力,那么这个"非升即走"的机制是否需要优化?或者说是否需要提前对那些可能被淘汰的青年教师做好沟通交流及情绪安抚?
如果真的是个人情感问题,那么校方以及家人是否应当对年轻教师多一些日常的关心,有时候他们可能就缺一个能够倾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