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姚锦祥】
10月21日,高市早苗成功当选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之后,很快便启动了所谓"决断与前进内阁"。其中既有选举之后"论功行赏"的意味,也有自民党内派系平衡的考虑,在关键之处也彰显出了鲜明的"高市色彩"。从新内阁的构成,也可以基本窥见未来高市内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内阁安排中的"高市色彩"
此次的高市内阁中总共包括19人,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恐怕还是外交和防卫两位大臣的归属。首先,高市任命茂木敏充为外务大臣、小泉进次郎为防卫大臣,这体现其在外交与安全政策上追求"经验稳健与世代交替"的双重考量。
茂木长期在自民党内主导外交与安保战略,多次出任外相,熟悉美日同盟与印太战略框架,是高市推动"经济安全外交"和强化日美基轴的关键人选。他的务实立场有助于在维持对美协调的同时稳住中韩,并拓展东南亚、欧洲关系,为高市内阁提供稳健的外事支撑。而小泉进次郎作为年轻一代的象征和未来自民党的"希望之星",尽管外交和防务经验有限,但其家族影响力与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的重视,契合高市倡导的"防卫科技现代化"与民间产业联动路线。此任命一方面体现了对既往日本外交路线的继承,同时对小泉的"培养"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经济政策的阁员安排上,则体现出鲜明的"高市色彩"--既符合高市的"积极财政"路线,又注入了改革与安全并重的新思维。
10月2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前排中)在东京的首相官邸率阁僚合影。共同社
首先,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出身财务省,是日本政坛少有具备专业财政官僚背景的政治家。她主张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与税制改革刺激地方经济,同时强调财政纪律与中长期债务管理的平衡。高市任命她,既是对女性政治家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希望以其技术官僚气质为财政政策提供稳定与公信力。
其次,经济产业大臣赤泽亮正长期关注产业竞争力与科技创新,主张通过绿色转型、数字化与供应链重组推动"产业自立",契合高市在能源安全与制造业复兴方面的政策重点,当然这也是对他推动日美贸易谈判的某种"奖励"。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虽为首次入阁,但以其坚定的保守立场与对国家主权、科技安全的重视赢得高市信任。她的任命象征着高市政府把"经济安全"视为国家战略核心的一环,意在强化关键产业与技术出口管制。
最后,经济财政大臣城内实更与高市立场一致,力推积极财政政策,强调增税等一系列紧缩政策是导致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主张通过强劲的财政支出、降低消费税等举措来促消费,从而振兴整体经济。
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高市内阁整体呈现出鲜明的鹰派与保守色彩,其成员选择与高市本人长期倡导的国家主义、强化防卫、战争和历史观高度契合。
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长期主张强化自卫队职能、扩大防卫预算、深化日美同盟,并在修宪议题上持积极态度,体现典型鹰派特征。兼任负责外国人政策的小野田纪美在移民和在留外国人政策上持激进和民族优先立场,强调社会秩序与本国公民利益,反映了保守意识形态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文部科学大臣松本洋平则在教育与历史教材问题上持右翼观点,他曾公开支持右翼导演水岛总制作的影片《南京真相》,该影片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并将甲级战犯赞颂为"殉道者"。同时,他也主张在历史教科书中呈现更"日本中心"的叙事,强调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正面形象。这种观点体现了对历史事件选择性记忆的倾向,旨在强化日本传统价值观与文化认同,凸显内阁在教育与文化政策上整体的右翼和保守色彩。
文部科学大臣松本洋平
派系平衡仍是内阁安排的重要思路
自民党长期以来以派阀政治为核心的权力运作机制,在"黑金"丑闻后遭到重大冲击。传统派阀名义上解体,形式上不再对党内人事和政策形成显性约束,但实际上,派阀仍是权力分配和政治安排的重要参考。在日本政治体系中,派阀并非单纯的历史遗迹,而是一种深植于政治运作、选区资源分配、党内人脉与政策协调的隐性结构。
即便名义上派阀解体,党内各派仍通过内部网络、政治盟友,维持自身在关键人事和政策决策中的影响力。高市早苗的党内政治基础并不算深厚,因此在组建内阁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派的利益与实力,以确保党内稳定和政策顺利推进。通过兼顾派阀力量,高市既能稳定党内各派对新政府的支持,又能在政策执行上获得必要的政治资源。
高市早苗内阁的成员派阀归属呈现多样化,其中无派阀成员包括高市本人、小泉进次郎、赤泽亮正、黄川田仁志4人,这些人在党内不受派阀束缚,独立性较强,便于高市在政策推进中保留自主权。
然而,他们在政治资源和选区支持上相对有限,需依赖派阀成员的网络与经验来保障政策落地。而此次内阁中的最大派阀来源于旧茂木派,包括茂木敏充、木原稔、平口洋、铃木宪和、牧野京夫、小野田纪美6人,这一派重视政策协调与经济务实路线,强调外交平衡,立场较为温和,追求稳健执政与党内共识。
此外,旧岸田派有3人--林芳正、金子恭之和石原宏高,它也是自民党内历史悠久的温和保守派,在外交、修宪、安全及社会政策上保持中间立场,追求共识政治与政策平衡;旧安倍派有2人--片山皋月和松本尚,两人虽然来自与自民党黑金丑闻最严重的安倍派,但都未明确卷入相关案件,因此入选阁僚争议较小;旧森山派有2人--上野贤一郎与城内实;旧二阶派有1人--松本洋平。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此次全力支持高市的麻生派只有1人--即国家公安委员长赤间二郎。
通过对派阀分布的分析可见,旧茂木派成员在内阁中人数最多,且包括官房长官、外务大臣等重要职位。这也是对茂木在自民党总裁大选第二阶段支持高市的"投桃报李"。旧茂木派在高市与小泉竞争的关键时刻选择押注高市,为其胜出奠定了票源基础;如今高市上台后的"优待安排",正是典型的自民党派阀政治运作逻辑--以权力分配巩固联盟,以人事任命回报支持。
如前文所述,旧安倍派、岸田派、森山派和二阶派各获得了少数职位,呈现出派阀之间的适度平衡。而旧麻生派之所以人数最少,原因在于麻生更倾向于通过党务与议会人事安排维持影响力,而非通过内阁职位争夺存在感。具体来看,麻生太郎占据了自民党副总裁的职位,而同派的铃木俊一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有村治子担任自民党总务会长。
高市内阁的下阶段重点议题为何?
在完成内阁组建之后,高市早苗很快举办了记者会见,既展现了总体的政策构想,也回答了现场记者的部分提问,展现出其未来政策的几大主攻方向:
首先,高市仍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领域,推动经济复苏,并借此提升自民党的支持率,挽回参众两院和东京都三轮大败的颓势。为应对这一局面,高市提出"减税与收入提升并行"策略,其中包括减轻汽油税负担、提高可支配收入的方案,同时推进劳动市场灵活性改革以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外部方面,她强调需处理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借助下周与特朗普会晤之机,巩固日美关系,并尽可能减轻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的冲击。财政政策上,她将强调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刺激并重,在扩大社会支出和保障民生的同时,力求不加重公共债务压力。
这一系列举措显示,高市试图通过内外兼顾的经济策略,既缓解民众生活压力,又确保日本经济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韧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外交领域,高市明确日美同盟为日本国家安全的基石。她强调在地区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日本需要强化军事能力,同时确保同盟体系的战略可信性。近期来看,高市计划充分利用即将举行的马来西亚东盟峰会和韩国APEC峰会,强化日本在印太地区的外交存在,通过多边机制推动区域稳定和经济合作。
当地时间21日晚,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举行就任后首次记者会,就经济、外交等方面阐述想法。图源:NHK
在对华政策上,高市从当选自民党总裁以来就着墨不多,但从她放弃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来看,似乎试图走回一条相对务实的路线。在对台湾地区的政治定位问题上,高市早苗的表态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调整,10月1号她接受哈德逊研究所专访的时候表示,将在"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的基础上,建立日本与台湾之间的民间务实关系"。虽没有展开叙述,但相较于她之前的立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第三,在安全领域,高市已经推动修改岸田内阁时期发表的"安保三文书",包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高市联合维新会,希望明确提出增强"反击能力"、确保五年内约43万亿日元防卫预算,并强化导弹防御、情报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在日元贬值与进口军事装备价格上涨、周边国家军事现代化压力加剧的背景下,高市认为必须提升日本战略自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与岸田内阁相比,高市政权借助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联合,在政策设计和推进上拥有更高灵活性:维新党在安保理念上与自民党高度一致,尤其支持放宽防卫装备转移限制、扩大可出口装备范围,这打破了公明党一贯以"和平之党"自居的制约,为政府迅速推进政策提供了政治基础。此外,这些内部改革与外部战略紧密关联:通过增强反击能力和扩大装备出口,日本不仅能强化自身防卫,还能在日美同盟框架下提升对印太战略的参与。
然而,推进三文件修改和防卫装备政策放宽仍需克服在野党反对与国会席位限制,高市必须依靠稳固的联合执政基础、精细的党内协调以及对外的战略布局,才能实现从传统防卫向主动战略防卫、从国内防御向区域安全参与的整体转型。
第四,政治层面,高市早苗与日本维新会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这是其内阁稳定运作的基础,因此未来自维两党共推的政治议程也是关注重点。双方在外交、安全和修宪议题上有诸多共识,其中修宪议程尤为关键,特别是对"第九条"的修改将牵一发动全身。
在自民党与维新会所签署的联盟文件当中,已经明确指出"将设立两党宪法第9条条文起草协商会,推进宪法第九条的修改;并推动设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延长议员任期等的紧急事态条款。"此次自维联合政权是二战之后的第一个保守执政联盟,高市在执政集团内部也缺乏过去公明党所发挥的牵制作用。因此,未来和平宪法的修订问题,可能会成为日本内部以及日本与周边国家的主要矛盾点。
总体来看,高市内阁的建立过程虽颇为曲折,但通过巧妙的政治斡旋及与日本维新会的联盟"逆势翻盘",展现了较为高超的政治手腕与领导能力。
在内阁成立初期,高市很可能保持相对低调和务实的姿态,优先推动经济政策,实现政治的平稳过渡,同时巩固执政基础。一旦支持率回升、政治资本积累,她可能会将施政重点转向外交、安全、修宪以及历史议题等更具挑战性和争议性的领域。届时日本内部的左右之争、以及与周边国家在安全和历史认知上的潜在摩擦,可能会逐步显现,甚至严重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