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8月1日最后期限已经到了,现如今还有很多国家没和美国达成协议。

特朗普连发4条文章,说美国已经和巴基斯坦达成石油开发协议,目前正在遴选牵头的企业,离签字就差一步。

这显然是在针对印度,毕竟中印两国作为之前被"威胁"加征二级关税的国家,中国刚和美国谈完,可印度却没消息。特朗普用巴基斯坦为引,"极限施压"印度的目的可见一斑。

特朗普连发4文,对印度口诛笔伐

特朗普的社交账号在7月31日这一天火力全开,四篇帖子像四记重拳,拳拳砸在印度的软肋上。

第一篇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和军火,还搞贸易保护主义"。第二篇威胁追加"惩罚性关税",暗示如果印度不听话,未来可能面临100%的额外关税

第三篇,特朗普高调宣布美巴石油合作协议,还揶揄道"说不定哪天巴基斯坦还能卖油给印度"。第四篇则直接点名美国和印度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后面还加了三个大大的感叹号。

这种密集的舆论轰炸,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精心策划的施压手段。特朗普的算盘很清楚,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其中35%的原油来自俄罗斯。

自从俄乌冲突以来,印度凭借俄罗斯的折扣原油,不仅降低了能源成本,还通过精炼转售赚取差价。

但如今,特朗普要掐断这条"灰色通道",逼迫印度站队。他在帖子里毫不掩饰地写道:"印度一边买俄罗斯的军火,一边买俄罗斯的石油,这可不是朋友该做的事。"

更让印度难堪的是,特朗普特意在宣布对印关税的同一天,高调晒出与巴基斯坦的石油合作协议。

要知道,巴基斯坦长期依赖能源进口,自身石油产量微乎其微,但特朗普却声称要帮巴方开发"全球第四大油气储备"。这种操作,简直是在印度的伤口上撒盐。

过去几年,印度通过精明的能源外交,成功让俄罗斯成为其最大原油供应国,而如今,美国却要扶持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成为潜在能源输出国,甚至暗示未来可能反向向印度卖油。这种地缘政治的羞辱,远比关税本身更让印度如坐针毡。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并非没有先例。2024年大选期间,他就曾威胁对墨西哥加征关税,最终迫使墨方在移民问题上让步。

但印度不是墨西哥,莫迪政府也不是软柿子。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印度商务部迅速回应称"正在评估影响",同时强调"将继续寻求公平的贸易协议"。

这种看似克制的表态背后,实则是印度在权衡利弊。如果完全屈从美国,不仅会失去俄罗斯的廉价原油,还可能动摇其"战略自主"的外交传统。

但如果硬扛,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将面临25%甚至更高的关税,这对本就增长乏力的印度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巴基斯坦"白捡漏",印度石油问题日益严峻

就在印度焦头烂额之际,巴基斯坦却意外成了这场博弈的最大赢家。

根据美巴协议,美国将协助巴基斯坦开发其境内新发现的油气资源,包括技术转移、基础设施投资和工程师培训。

这些资源位于动荡的俾路支省,此前因安全问题和资金短缺一直未能大规模开采。如今,在美国的保驾护航下,巴基斯坦有望在2027年前实现能源自给,甚至成为净出口国。

对巴基斯坦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长期以来,该国深陷能源危机,电力短缺导致工厂停产、民众抗议频发。

如今,美国不仅送来资金和技术,还承诺降低巴基斯坦对美出口的关税。难怪巴总理谢里夫迫不及待地感谢特朗普,称这是"期待已久的突破"。更微妙的是,美巴合作区域紧邻中巴经济走廊,这无疑给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投下阴影。

有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既是为了制衡印度,也是在挖中国墙角。毕竟,如果巴基斯坦能通过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其对中国的依赖度必然下降。

反观印度,处境却愈发艰难。就在特朗普发难的同一天,印度国有炼油厂集体暂停了俄罗斯原油采购。

这些企业控制着全国60%的炼油能力,它们的退缩意味着印度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尽管私营企业如信实工业仍在进口俄油,但欧盟近期对俄罗斯控股的纳亚拉能源实施制裁,已让市场风声鹤唳。

更糟的是,俄罗斯原油的折扣已从2022年的每桶14到16美元缩水至不到5美元,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

印度政府已要求国有炼油厂制定应急方案,准备全面替换俄油。但现实很骨感。

中东产油国短期内无法填补缺口,而美国页岩油运输成本高昂。若强行转向,印度每年可能多支出数百亿美元。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印度过去三年构建的"俄油-精炼-出口"产业链将面临崩塌。数据显示,印度通过加工俄油出口的柴油、航空燃油等产品,已成为其外汇重要来源。一旦断供,不仅能源安全受冲击,整个石化产业都可能陷入混乱。

说到底,这场美印博弈,表面上是贸易争端,实则是全球能源秩序的重塑。

特朗普想用"石油+关税"的组合拳,迫使印度放弃战略自主;而莫迪政府则在经济现实与地缘政治之间艰难平衡。

巴基斯坦的意外获利,不过是大国角力中的插曲。未来几周,如果印度仍无法与美国达成妥协,全球能源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震荡。而对于普通印度民众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加油站的价格牌,又要翻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