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随着冬季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在2025年11月22日迎来冬季里的第二个节气--"小雪节气"。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向前",如果我们把整个周天(日月星辰环绕运行的整个轨迹)按照天干地支(上古中国用来纪时、纪年、纪月、纪日的体系)来划分的话,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亥"的位置,同时太阳的位置也刚好运行到黄经240°时,就交节小雪节气。

通常这个时间是在每年的公历11月22日-23日之间变动,排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第20位,是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的时节。
在古籍《群芳谱》中对小雪节气的解释是:"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简单来说,小雪节气到了之后,天气已经变冷,开始有下雪的迹象,但地面还没冷到极致,所以下的雪不会太大,故得名"小雪"。

"小雪"是节气名称,是古人通过观测太阳的运行轨迹(实际上是地球公转的反映)来制定的,而不是根据气候变化来制定的,只是在命名上结合了我国中原地区长期气候和物候规律。
所以,小雪节气当天,我国所有地区都进入了"小雪节气",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区的气候都一样,也不一定都会下小量的雪。
例如,有诗句说:"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描述了小雪节气时放晴后并不十分寒冷,且雪水滋润能助冬笋生长,充满生活气息。
2025的年小雪不一般,是乙巳蛇年"小雪",老辈人说按照干支纪年来算,是"六十年一遇",有"3大特点"与往年大不相同,都是指什么呢?下面一起来早了解早做准备!

一、2025年的小雪在"月头"
节气反应的是太阳视运动,所以对应的阳历(公历)日期每年比较固定,前后不差1-2日。但由于农历有置闰的关系,每年对应的农历日期不固定,差异很大。例如,有的年份会出现在月头(上旬),有的年份出现在月子(中旬),有的年份出现在月尾(下旬)。
2025年的小雪就出现在农历十月初三这天,是在一个农历月的上旬,是民间说法中的在"月头"。
民间谚语说:"小雪在头,冻死老牛"、"小雪在月头,九来雪不歇"、"小雪在月头,大雨泼年夜"、"小雪在月头,烤火到年兜"、"小雪在月头,冬雪下得稠",都是说,小雪在"月头"的年份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不仅降雪可能频繁,冬天还可能偏寒冷。

二、2025年小雪在"十月"
由于2025年有闰六月的缘故,导致小雪节气出现在农历十月里。
听身边的老人们说,十月小雪最怕出现三种"坏天气"。
第一种是"小雪晴天":小雪晴天的话,按照老辈人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着当年冬天可能是个"暖冬",可能会导致来年出现病虫害高发、春旱、倒春寒等一些情况,不利于作物获得丰收。像农谚 "小雪三日晴,米面贵如金"、"小雪见晴天,今冬暖洋洋"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种是"小雪打雷":雷声是春夏才有的天气现象,到了冬天还出现雷声,按照古人的说法,是气候反常的现象。
老话说"雷打冬要返春"、"雷打冬,来年荒"、"雷打小雪头,冬旱春寒愁",说明冬天偏暖,这样导致冬小麦等作物在越冬前出现旺长,使抗寒抗冻能力下降,来年突遇低温或者倒春寒的天气就容易出现冻害,造成减产。

第三种是"小雪气温高":到了小雪气温还偏高,说明节气到了气候还没到,这在古人眼里也是"气候反常"的现象,可能导致暖冬的出现。当然,这里说的是北方地区。
三、2025年小雪是"上午小雪"
从2025年小雪节气的交节时间来看,是出现在2025年公历11月20日,上午9点35分左右,是民间说法中"上午小雪"。
老话说"上午小雪冻死牛,下午小雪暖烘烘",意思是说,如果当年小雪节气的交节时间出现在上午的话,那么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可能预示着当年冬天会比较寒冷,连抗冻的老牛都难承受;反之,如果出现在下午的话,不是说冬天不冷,而是相对暖和一些。
老话说"寒衣挨小雪,冰冻硬如铁",可能预示着冬天比较寒冷。
总之,2025年的小雪大致有以上5个特点,多半都是预示着冬天可能寒冷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