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泽连斯基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角,往日里对着镜头喊话时的坚定语气,多了几分难以察觉的妥协 --10 月下旬,这位乌克兰总统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出了一句让国际舆论炸开锅的话:"我们需要从士兵所在的地方结束战争。" 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明确表态愿意以当前实际交战接触线为基础,与俄罗斯就领土问题展开谈判,打破了此前 "不收回全部领土绝不谈判" 的强硬立场。
采访当天,基辅的秋风正裹着细雨打在总统府的玻璃窗上,泽连斯基身后的乌克兰国旗衬得他脸色有些凝重。当记者追问 "是否意味着承认俄罗斯对部分地区的控制" 时,他沉默了 3 秒才缓缓开口:"战争的代价在士兵身上,在每一个等待亲人回家的家庭里。我们不能只谈理想,还要看现实。" 这番罕见的 "软话" 背后,藏着基辅难以言说的困境 -- 此前心心念念的美国 "战斧" 巡航导弹援助,拖了近两个月仍没下文;欧洲盟友承诺的冬季弹药补给,也只到了三成。
而把泽连斯基推到谈判桌前的关键推力,来自华盛顿一场充满火药味的闭门会谈。据知情人士透露,就在泽连斯基接受采访前一周,乌克兰代表团紧急飞往美国,本想催要援助,却在白宫会议室遭遇了特朗普的 "拍桌施压"。当时特朗普直接把一份标注着顿巴斯地区的军事地图推到代表团面前,手指重重敲在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等交战热点区域,语气不容置疑:"别再谈'全部收回'了,接受现状,这是你们现在能拿到的最好结果。"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乌克兰驻美大使想辩解 "顿巴斯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话没说完就被特朗普打断:"援助不是无限的,美国纳税人的钱,不能填一个看不到头的窟窿。" 知情者还提到,当天特朗普特意让助手播放了乌军近期的战损数据 -- 过去三个月,乌军在顿巴斯前线的推进基本停滞,每天有近 200 人伤亡,弹药库存仅够维持两周常规作战。"你们的士兵在前线扛不住,我们的援助也扛不住。" 特朗普的这句话,让代表团成员脸色一阵发白。
事实上,基辅的 "妥协" 早有苗头。此前乌克兰军方曾私下透露,哈尔科夫东部、扎波罗热南部的部分阵地,因补给线被切断,士兵只能靠压缩饼干和雨水坚持;冬季即将来临,前线战壕里的保暖帐篷还缺一半,不少士兵冻得手指无法扣动扳机。而美国这边,不仅 "战斧" 导弹没动静,连之前承诺的 150 辆装甲车,也以 "需要检修" 为由推迟交付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华盛顿是在通过 "断援" 逼基辅低头。
回溯这场冲突的节奏,泽连斯基的态度始终跟着西方援助的节奏摇摆。2023 年西方军援密集时,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 "要把战火烧到克里米亚";可今年以来,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团队对乌援助的质疑声越来越大,欧洲多国也因能源危机缩减援乌预算,基辅的立场就慢慢软了下来。这次 "愿以交战线谈领土" 的表态,更像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没有足够的武器和资金支撑,"收复全部领土" 终究是纸上谈兵。
消息传出后,国际舆论瞬间沸腾。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含糊表态 "支持乌克兰的任何决定",却没提后续援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回应 "谈判需要诚意,而不是迫于外部压力的敷衍"。而在乌克兰国内,不少民众在总统府外举着 "不放弃一寸土地" 的标语抗议,也有人在社交平台留言 "宁愿谈判止战,也不想再失去亲人"-- 一场谈判表态,把乌克兰内外的矛盾与困境,赤裸裸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如今,所有人都在盯着接下来的动向:俄罗斯会不会接受这一谈判基础?美国会不会在谈判期间恢复援助?而泽连斯基要面对的,不仅是与俄罗斯的博弈,还有国内民众的分歧、西方盟友的摇摆。这场 "从士兵所在的地方结束战争" 的提议,究竟是停火的开端,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恐怕还要看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的暗线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