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南鹤庆县这起案子太让人唏嘘了:一场丧宴喝出人命,家属索赔33万,法院的判决更是戳破了不少人对酒桌责任的误解。
事情得从今年5月说起,村民杨某去参加同村母某甲为母亲办的丧宴。当天下午5点半开始,杨某就和母某乙较上了劲,俩人直接拼起酒,期间还吵了几句嘴,这酒一拼就是俩小时。到晚上7点40分,杨某没跟任何人打招呼,自己一个人走了。转天下午,家属回家才发现,杨某躺在大门里的水缸旁,身体都硬了,报警后民警排除了他杀。司法鉴定显示,杨某血液里的乙醇含量高达793.06mg/100ml,这已经远超致死量,可家属死活不同意尸检,具体死因没法完全确定。之后家属把丧宴主家母某甲和同桌6人告了,张口要33万多赔偿。
这判决结果一出来,网友们吵翻了,但我觉得法院判得太清醒了!首先得说,杨某自己得负主要责任,这没毛病。都是成年人了,自己酒量多大、喝多了有啥危险,心里还没数吗?793.06mg/100ml的酒精含量,这哪是喝酒,简直是拿命赌啊。明知是丧宴这种场合,本应心怀肃穆,反倒跟人拼酒斗气,最后把自己的命搭进去,这责任只能自己扛。
再说说那几个被起诉的人,法院只让母某乙和母某甲赔钱,其他人免责,这分寸捏得太准了。母某乙跟杨某主动拼酒,俩小时对着灌,这可不是正常的社交劝酒,明显有故意的成分,跟杨某醉酒死亡脱不了干系,赔3%也就是2万8千多,一点不冤。母某甲作为丧宴组织者,虽然没法盯着每个人的酒杯,但总得尽到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比如提醒别过量饮酒、看看有没有人喝到失态,他没做到,赔2%的1万9千多,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另外5个同桌的人,既没劝酒也没拼酒,总不能让人家平白无故背锅吧?法律可不会强人所难。
这案子其实给所有人敲了个警钟:酒桌不是法外之地,但也别搞"连坐式担责"。之前总听说有人喝酒出事后,家属把所有同桌的人都告了,不管有没有劝酒都要赔钱,这其实是"和稀泥"的做法。现在法院越来越明确,共同饮酒者担责是有前提的,像强迫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还硬灌、没把醉酒的人安全送回家,这些情况才要负责。要是只是正常一起吃饭,没人劝酒逼酒,那真没必要替别人的任性买单。
而且我特想说,那些动不动就拼酒、劝酒的人,真该醒醒了。"不喝就是不给面子""感情深一口闷",这些歪理邪说害了多少人?昆明有个男的聚餐喝死了,家属告了11个人,最后就3个劝酒还没照看的人赔了钱,其余8个没劝酒的全免责了,这就是明证。酒桌上的面子哪有命金贵?拼酒拼赢了撑死算个"能喝",输了可能就是一条人命,值吗?
这起丧宴悲剧说到底,是对"酒桌文化"的一记耳光。办宴席的主家要尽到提醒义务,一起喝酒的要守住底线不劝酒,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都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毕竟酒这东西,小酌怡情,大饮丧命,真出了事,哭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