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决,首个冤大头自投罗网,中方反击毫不留情,3个危险信号曝光,幕后黑手是美国?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17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对着镜头放话,希望能和中方坐下来谈谈,还说荷兰外交官一直在忙活,想"化解僵局"。可就在几天前的10月12日,闻泰科技发的公告里明明白白写着,旗下安世半导体突然被荷兰政府和法院联手"卡脖子"--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一年内不能动,知识产权、业务调整全被禁止,连闻泰科技创始人、安世半导体董事张学政的职务都给停了。更离谱的是,荷兰方面还要塞进来一个非中国籍的"独立董事",这人手里攥着"决定性投票权",闻泰科技持有的股权还得交给第三方"托管",理由张口就来,说是为了"供应链安全"。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里是什么"维护安全",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明抢"。安世半导体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小公司,虽说不做最尖端的芯片,但汽车电子领域离了它不行,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全球车企都指着它供货。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的核心产能在中国--中国的封装厂占了它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产能,核心市场也在中国,荷兰这么一闹,等于是直接抽掉了安世半导体运营的根基。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荷兰自己就尝到苦果,国内芯片生产停了,欧洲的汽车工厂因为缺芯片也跟着歇业,荷兰国内的企业天天围着政府要说法,到最后想找中国谈判,都没那么容易开口。

谁都知道荷兰背后站着谁。早在今年6月中旬,美国就开始给荷兰施压,明着说不换掉安世半导体CEO张学政,就别想从美国"实体清单"里拿到豁免。9月29日美国抛出"穿透规则",把制裁范围扩大到中企持股超50%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正好在列。紧接着9月底,荷兰政府就动手介入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把中方股东彻底架空。可到了现在,荷兰却忙着甩锅,卡雷曼斯说行动是为了防止中方高管转移知识产权,和美国没关系;荷兰经济事务部发言人更离谱,说"接管"安世半导体这事美国没参与,行动时机只是"纯属巧合"。这种说辞连自圆其说都难,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早就点破,加害中企的始作俑者就是美方的"穿透规则",荷兰要是真有诚意,就该坚持独立自主,别再跟着美国瞎折腾。

面对荷兰的无理行径,中方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准。10月14日,中方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要知道稀土是芯片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少了它芯片生产线根本转不起来;同时还规定,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不能再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组件和子组件。这两记重拳直接打在荷兰的痛处,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供应链瞬间卡壳,荷兰芯片产业遭受重创,这才急着要和中方谈判。

这场风波里,三个危险信号已经藏不住了,每一个都让美西方坐立难安。第一个信号是中国早没了"谋求谈判"的幻想,现在是"敢于斗争"。2018年贸易战刚打响时,中国还想着让中美经贸回到正轨,可美国一次次得寸进尺,逼着中国放下幻想。现在中方的反制都是组合拳,果断又坚决,而且早就评估过影响,完全承受得住代价--美国要是不想好好谈,中国就奉陪到底。

第二个信号是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低,"后路"铺得越来越宽。过去美国总觉得能靠市场、技术卡中国脖子,现在中国正在降低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量,大豆订单也转去了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中东卖得火热,根本不愁市场;就连最被卡脖子的芯片,中国自主能力也在提升,基础芯片和车规级芯片已经能撑起大梁,美国想拿捏中国,越来越难了。

第三个信号是中国产业链韧性强,根本不怕打长期消耗战。中方对稀土的管控不只是限制出口,连提炼技术、最终用途都要严格审查;美国来的货轮,该收的特别费用一分不少;美国芯片巨头,该进行的反垄断调查也照常推进。这些应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系统性、长远的布局,中国早就把产业链、供应链加固得牢牢的,美国想靠消耗拖垮中国,纯属痴心妄想。

荷兰这次的遭遇,也给美国的盟友们提了个醒--跟着美国对中国耍横,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现在不少欧洲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已经开始跟美国"打太极",没人愿意再当枪使。美国想拉帮结伙围堵中国,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毕竟全球都看明白了,中国早就不是产业链里可有可无的一环,而是关键节点,离了中国,很多产业根本玩不转。荷兰这个"冤大头"的教训摆在这里,以后再想跟着美国打压中国,可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产业链断裂、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