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就像拳击手在冠军赛前互相放狠话一样,美国和中国也在互相呛声。"当地时间10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Gideon Rachman)刊文以此做喻,并称这场贸易博弈的剧情,或许正朝着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预判的反方向发展。
上周(15日),贝森特扬言中方全面管制稀土出口,等同于"对抗全世界",将迫使美国和其他国家与中国"脱钩"。但在拉赫曼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他写道,北京方面已将特朗普政府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有关表态,定义为典型的"双重标准"。今年4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怕挑衅。我们不会退缩",并配上了一段毛主席当年的讲话视频。
不过,拉赫曼指出,尽管双方摆出强硬姿态,但同时也在为谈判做准备。贝森特计划本周与中国官员会面,且有明确迹象表明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达成一项协议,后者此前表示,100%的关税是不可持续的。
在拉赫曼看来,美国急于达成协议的态度,可能反映出其逐渐意识到:如果双方真的开始交锋,中国更有可能将他们击倒在地。
拉赫曼分析道,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时,初始假设是由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远超出口,因此美国拥有所有筹码。但现实情况是,对于某些关键商品,中国是绝对的主导供应国,比如稀土和关键矿产。
他直言,中国对稀土的进口管制措施若在12月如期生效,用不了多久,美国的一些生产线就会陷入停滞。
拉赫曼进一步指出,要打击美国,中国必须限制对全球的出口,否则美国可能通过第三方购买所需产品。但贝森特预测世界其他国家将团结支持美国,这一点在拉赫曼看来值得怀疑。因为美国对盟友和对手都加征关税,已经失去了大量善意,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广受诟病,世界上其他国家可能会暗暗为中国欢呼。
10月15日,贝森特在华盛顿发表讲话。 IC Photo
在拉赫曼眼中,稀土目前是中国最有力的武器,但如果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中国还可以动用其他筹码。他引用一项分析称,中国是广泛使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以及心脏病、癌症和过敏症治疗药物)中关键化学品的唯一供应国。研究发现,美国使用的近700种药物完全依赖中国生产的原料。
他表示,随着中美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双方都在寻找可施压的筹码,但截至目前,美国的搜寻成效甚微。
美国试图确保在人工智能发展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然而出口管制未能阻止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它展现出与美国OpenAI等领军企业相抗衡的强大实力。
不过,拉赫曼也指出,即便是一场"胜利的"贸易战,也会对中国造成影响。中美是全球经济的两大重量级选手,当两名拳击手在擂台上对峙时,虽然总有一方会在当天被宣布获胜,但往往,两名拳手都会受伤。
针对当前贸易争端中的关键议题,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4日重申,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中国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一如既往地予以许可,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反观美方,长期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华采取歧视性做法。特别是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美方持续新增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坏双方经贸会谈氛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发言人掷地有声: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