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亿市值的"水果大王"洪九果品,如今只剩下退市警报和一地鸡毛,三年间风光与落寞的切换,让人唏嘘。港股上市时的高光时刻,谁能想到会这么快跌到谷底?
洪九果品曾经是行业里的传奇。邓洪九靠一根扁担,从重庆码头挑货开始,硬是把自己从"棒棒"干成了"榴莲大王"。公司巅峰市值接近600亿港元,2022年还在港交所敲钟,成了水果界第一个上市的"排头兵"。
但这场神话只维持了三年。2025年10月,港交所发函,直接拉响了退市警报。审计师跑路、年报难产、公司重整,洪九果品的困境就像榴莲的外壳,扎手得很。
网友最关心的,还是财务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洪九果品的"体检报告"迟迟不出,核数师毕马威查出公司账面预付款项高达44。7亿元,年末还有31。3亿挂账。这些钱大部分给了刚冒出来的供应商,甚至有的社保人数是零。网友质疑:这些钱到底花哪去了?
公司解释说,鲜果行业习惯提前预付货款,保证货源和品质。但这么多钱,给的还是"新面孔",多少让人心里打鼓。财报迟到,市场信心直接崩了。股价从高点40港元跌到停牌前1。74港元,缩水95%,市值只剩27。95亿港元。
更扎心的是高管被"一锅端"。今年4月,邓洪九因涉嫌骗贷、虚开发票被警方控制,连带几位高管也一起"失联"。公司公告一出,行业震动:灵魂人物都出事了,这公司还怎么撑?
有声音说,邓洪九是苦出来的企业家,靠胆识和拼劲才有今天。但制度漏洞、风控不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高管一倒,债权人开始疯狂催债,洪九果品的资金链被拉到极限,只能靠债务重整苟延残喘。
不少人质疑,洪九果品是不是"玩脱了"?上市后追求扩张,结果连财务都管不住,最后爆雷。其实,鲜果生意水很深,预付款、货源、品质、渠道,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公司高速发展时,风险管理没跟上,结果成了"炸弹"。
网友评论里一片惋惜:"创业三十年,一夜归零。""果品大王也栽了。"但也有人说,洪九果品能把榴莲做成全国生意,能力不是吹的。如果能熬过这关,还是有机会翻身。
有意思的是,洪九果品的困境并非孤例。港股市场不少企业都因财务问题栽了跟头。有人对比同行,说"同样是水果公司,人家年报稳稳当当,洪九果品为啥就出事?"归根结底,规范经营和诚信底线,是撑起企业的最后防线。
洪九果品能不能活下来?现在还不好说。债务重整需要时间,市场信心也要慢慢修复。只要产品和服务还在,市场总有机会。关键是高管团队能否稳住阵脚,把烂摊子收拾好。
对投资者来说,这场暴雷是血淋淋的教训。不是所有风口都能飞得起来,资本市场看重的不是故事,而是账本和规则。上市三年就退市,谁也不想看到,但现实往往比故事更残酷。
洪九果品的跌倒,给所有创业者敲响警钟。拼搏可以造就传奇,但规范和诚信才是底层逻辑。榴莲再香,企业的"芯"不能烂。
结尾:从棒棒到"榴莲大王",洪九果品一路走来,有过高光,也有过苦涩。退市警报拉响,企业的命运悬在一线。愿洪九果品能挺过去,也希望所有创业者记住,成功不是只靠胆量,更靠守规矩。榴莲开花,企业要根深叶茂,才不会一夜之间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