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美国《国家安全杂志》发表一篇题为《与中国开战的最初48小时"可能很糟糕"》的文章称,在与中国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美国必须做好承受超过一千枚导弹和无人机的猛烈攻击,甚至是整个亚太军力瘫痪的准备。并表示,美国必须建立好全面防御和远程反击的准备。

美国《国家安全杂志》说的 "千枚导弹无人机攻击" 真不是瞎猜的,中国这几年公开的军事动作,早就把这种实打实的能力摆出来了。

最让美军揪心的还是东风系列导弹的实战部署,尤其是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美媒《战区》分析得挺实在,这玩意儿的特性简直是传统防御系统的 "克星"。

要知道东风 - 17 能以 5 到 10 马赫的速度飞,还能在天上随便变轨,美军花大价钱建的 "萨德""爱国者" 系统,本来是盯着固定轨迹的导弹设计的,遇上它基本等于睁眼瞎。

之前印巴冲突里,印度的 "布拉莫斯" 导弹都能炸开加固机库的顶盖,要是换成东风 - 17,美军基地那些号称抗打击的设施,恐怕扛不住几下。

要说让美军更坐不住的,是这种打击能力早就不是单一武器在战斗了。2024 年 10 月东部战区搞的 "联合利剑 - 2024B" 演习里,好几批轰 - 6K 挂着实弹,在预警机的支援下往远海飞,另一边火箭军就跟着用多种型号的导弹搞多波次模拟打击,打完还能飞快换个阵地再打。

这种天上飞机突击、地面火力覆盖的联动打法,刚好戳中了美媒最担心的 "饱和攻击" 痛点。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无人作战力量也在往上赶,跟导弹系统配着用刚好互补,国防部之前就提过,无人装备现在已经是联合作战里的重要角色,这等于给美军的防御压力又加了码。

亚太美军基地:躲不开的 "狭小困境"

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布置从根上就有毛病 -- 基地扎堆儿不说,还大多在导弹能打到的范围里,这也是《国家安全杂志》最发愁的事儿。

关岛算是美军在这的核心后勤中心,看着离东亚大陆挺远,其实早被东风导弹的射程包圆了。美军自己都承认,东风系列导弹最短的射程都有 1000 公里,打关岛这个第二岛链的关键节点绰绰有余。

更要命的是基地里的设施挤得厉害,一旦被打了很容易连锁反应,就像之前印巴冲突里巴基斯坦基地被袭击后,美军立马就紧张起迪戈加西亚岛的安全,赶紧派 F-15 战斗机过去加强防护。

美军也不是没意识到问题,为了补漏洞花了不少钱建关岛的防御系统。计划装改进型的 "陆基宙斯盾""萨德""爱国者 - 3MSE" 这些反导系统,还打算配上激光武器和 "堤丰" 导弹发射器,单是 2024 财年就先申请了 8 亿美元,后面还打算再追加 6.38 亿。

但这些钱砸下去未必管用,印巴冲突那事儿早给美军提了醒:现在打仗,基地挨炸是常有的事,印度用防区外导弹都能打机场,中国的打击手段可比印度先进多了。

迪戈加西亚岛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以前美军把这儿当成 "安全后方",现在也藏不住了《华盛顿邮报》今年 4 月就专门聊过这岛的脆弱性,印巴冲突里基地打击战术有多管用大家都看见了,美军赶紧往这儿增派 F-15 战机,对外却只敢含糊说 "给部队提供保护"。

这种被动防御的样子,说白了就是美军没辙了 -- 距离早不是保护伞,基地里挤在一起的设施反而成了显眼的 "活靶子"。

美国防御反击:看似周全实则漏洞百出

面对这些担忧,美军嘴上说要 "建好防御、做好远程反击",但真干起来却处处透着吃力。关岛那套反导系统原定 2024 年 12 月搞首次测试,到现在也没真刀真枪试过。

代理局长道格・威廉姆斯在公开场合老说测试多重要,这话其实等于说,这套系统压根还没形成真本事。

更尴尬的是,美军寄希望于 "标准 - 3 Block IIA" 拦截弹,这玩意儿主要对付传统弹道导弹,遇上高超音速导弹根本不管用,可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早就实战部署了,五角大楼自己都评估,在这领域美国至少落后 5 年。

远程反击的本事也差着意思。美军虽然在推 "联盟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 系统,说已经有初步作战能力了,但要把亚太分散的海空力量捏合到一起,应对多方向的导弹攻击,协调起来根本不是容易事。

迪戈加西亚岛部署的 B-52H 轰炸机看着能远程打击,可要是关岛这些前沿基地先被打瘫了,没了依托,这些轰炸机也没法形成有效反击。

就像美媒分析的,面对比伊朗强得多的对手,美军现有的防御手段一冲就破,所谓的反击计划其实就是光说不练。

钱和时间更是绕不开的坎儿。美军给关岛防御砸了十几亿美元,可国防预算还得顾着其他地方的部署,根本没法一直投钱。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军事技术更新太快,2024 年珠海航展上,歼 - 35A 战机、红 - 19 地空导弹这些新家伙全是首次亮相,每一样都在刷新美军对防御的认知。

美军这边还在测试老的防御方案,中国那边新的打击手段已经出来了,这种跟着屁股追都追不上的差距,让美国的准备永远慢半拍。

美军的担忧其实是中美实力天平变了的写照。以前靠基地优势掌控亚太的日子早过去了,中国远程打击体系越来越成熟,无人作战力量又起来了,美军不得不重新掂量打仗的风险。

那些听起来夸张的 "千枚导弹攻击" 预测,说白了是美军自己清楚防御的短板 -- 在这种体系化打击面前,那些又小又挤的基地,加上还没成熟的防御系统,确实撑不过开头的 48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