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处理退休老人后事时,只忙着安排丧葬流程,却不知道还有4笔钱能申请领取。这些钱既不会自动打到账户,也没有专门人员通知,要是超过规定时间没申请,很可能就领不到了。2025年各地针对退休人员身故后的待遇政策已经明确,今天就把这4笔钱的领取细节讲透,帮大家把该得的权益拿到手。
热点概况
首先要明确,退休人员去世后能领的这4笔钱,都是基于社保政策的法定待遇,并非额外福利。2025年各地执行标准虽有差异,但核心类别和申请要求基本统一,具体如下:
第一笔是丧葬补助金,主要用于补贴丧葬办理开支。全国多数地区按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发放,比如2024年福建省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00元,2025年丧葬补助金就是5500×2=11000元;湖南省2024年月均数据为4600元,2025年补助金则是9200元。少数地区实行固定标准,比如上海市2025年丧葬补助金统一为12000元,与老人生前养老金多少无关。申请需提供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户口本及继承人身份证,提交材料后15-30个工作日可到账。
第二笔是抚恤金,用于补贴去世退休人员家属的生活。金额与缴费年限、生前养老金水平直接挂钩,全国统一计算规则为:缴费满15年按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倍发放,每多缴1年增加1倍,最高不超过24倍;若生前月养老金高于当地上年度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部分还会按一定比例额外增加。以杭州市为例,2024年当地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00元,一位缴费28年、月养老金8000元的退休人员去世,抚恤金计算方式为:6000×22(15年基础9倍+多缴13年加13倍) +(8000-6000)×50%×22=132000 + 22000=154000元;若缴费仅15年、月养老金5000元,抚恤金则为6000×9=54000元,差距显著。申请时除基础材料外,还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如结婚证、社区开具的亲属关系说明等。
第三笔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人员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中,有一部分从个人账户扣除,若去世时账户仍有剩余余额,可全额由家属继承。计算方式为:退休时个人账户总金额 - 已领取月份×每月从个人账户扣除金额。比如一位2020年退休的老人,退休时个人账户有11万元,每月从账户扣除850元,2025年去世时已领取60个月,个人账户余额就是110000 - 850×60=110000 - 51000=59000元,这笔钱会全额发放给继承人。申请需提供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可通过当地社保APP查询打印,搭配基础材料即可办理。
第四笔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人员医保卡每月会返还一笔资金,用于买药或门诊报销,去世后账户剩余余额可由家属继承或一次性提取。不同地区返还标准不同,比如广东省2025年对70岁以下退休人员,按养老金的4.1%返还医保账户,70岁以上按4.8%返还。一位73岁、月养老金6500元的退休人员,每月医保返还金额为6500×4.8%=312元,若去世时账户有4200元余额,家属凭死亡证明和医保卡,到医保局即可办理提取,部分地区支持直接转账到继承人银行卡,部分需先消费,但余额不会作废,只需主动申请。
需要特别注意,这4笔钱的申请均有时间限制,多数地区要求在退休人员去世后6个月内提交申请,超期可能需额外补充证明材料,甚至无法申请。且申请流程需继承人主动办理,社保部门不会主动通知,因此老人去世后,家属需及时到社保、医保部门咨询办理。
态度/观点
看懂这4笔钱的领取规则,能发现两个关键问题:首先,这些待遇是退休人员生前缴纳社保的合法权益,并非"额外福利"。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是对家属的关怀,个人账户余额本就是老人自己缴纳的资金,未领完部分自然该由家属继承。但很多人因不了解政策错失权益,一方面是政策宣传不够普及,尤其是农村地区或老年家属,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另一方面是家属缺乏主动了解意识,其实现在各地社保APP都有"身故待遇申请"入口,操作简单,几分钟就能提交材料,关键是要知道"有这笔钱可领"。
其次,地区间的标准差异体现了政策的合理性。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丧葬补助金、抚恤金自然更高,符合当地生活成本;抚恤金按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计算,也契合"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社保原则--缴费时间长、养老金高的老人,生前为社保基金贡献更大,家属获得更多补贴合理。但这种差异需要家属提前知晓,比如老人在外地退休,需按退休地标准申请,而非户籍地,避免因信息差跑冤枉路。
还有个易被忽略的细节:申请材料需齐全。很多人因材料不全多次跑腿,其实核心材料仅几类:死亡证明(医院开具或派出所销户证明)、火化证明(允许土葬地区需提供村委会证明)、继承人身份证及户口本、亲属关系证明;若有多个继承人,还需提供继承协议明确领取人,避免后续纠纷。如今多数地区支持线上申请,在社保APP上传材料照片即可,无需现场排队,效率大幅提升。
不过政策执行中仍有改进空间:比如农村地区家属对政策知晓率低,社保部门可通过村委会、乡镇社保所主动告知,或在老人去世后,派出所销户时同步提醒家属申请相关待遇;此外,社保与医保部门信息应进一步互通,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提取可在同一窗口办理,减少家属跑腿次数。
从家属角度看,主动了解政策是关键。家里有退休老人,平时可多关注当地社保部门公众号,或在社保APP查看相关政策,提前明确老人去世后可领哪些钱、需准备哪些材料。真到需要时,才能快速办理,不会因慌乱或信息不足错过申请时间--这些钱虽不是"巨款",却是老人生前积累的权益,领到手也是对老人的一种慰藉。
结尾
退休人员去世后能领的这4笔钱,是国家对退休群体及其家属的关怀,更是退休人员生前缴纳社保应得的权益。核心不在于"能领多少钱",而在于"主动去申请",毕竟没人会主动提醒,超期后再想补领就难了。
现在2025年的政策已经全面执行,如果你家里有退休老人,或者身边有人刚经历老人离世,不妨现在就查一查当地社保部门发布的具体标准,看看这4笔钱的申请要求是什么。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所在的地方申请这些钱需要哪些材料、流程是否顺畅,有没有遇到过"差点错过申请时间"的情况,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实用信息,别让该得的权益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