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七起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多地商家通过虚假宣传、伪造资质等手段欺骗老年消费者。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例及违法手段的梳理:

一、典型案例及违法手段

1.北京科奥世纪百货店案

该商家通过"1元购鸡蛋"吸引老年人注册会员,加入微信群后,在私域直播中将普通鸡蛋宣传为"富硒鸡蛋",并虚假宣称"黑玛卡"为"法国兰蔻集团产品",虚构其"调节身体机能""紧致抗皱"等功效。此外,还擅自收集老年人个人信息。最终被处以12.04万元罚款1。

2.江苏阿换网络科技案

该公司在私域直播中推介"君仙谷不老酒""灵芝孢子油软胶囊"等产品,宣称其具有疾病治疗功效,但实际仅为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无法提供真实性证明。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被罚款25万元1。

3.安徽滁州越强医药咨询案

通过短视频平台引流至微信群,虚假宣传"灵芪红胶囊"具有"永葆青春、延长寿命"等功效,并冒充消费者发布虚假好评诱导下单。最终被罚款20万元1。

4.上海静安区伦伦食品店案

以"免费发放蔬菜"吸引老年人到店,通过"互助交流会"推销普通食品,虚假宣称其具有"降尿酸""防老年痴呆""清理体内垃圾"等疾病治疗功能。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被罚款20万元2。

5.福建伊宁市某蜂产品经营店案

在店内组织"保健会销",通过直播视频宣传"某口服液"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实际该产品仅为保健食品,不具备治疗功能。被罚款1万元3。

二、违法手段特点

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将普通食品包装成"神药",宣称可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利用老年人健康焦虑实施欺诈45。

伪造资质与专家人设:冒用品牌名称、伪造批准文号,并聘请无资质"专家"进行直播授课,制造专业假象5。

私域直播隐蔽营销: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私域流量池进行封闭式宣传,逃避监管,直播结束后立即删除内容销毁证据67。

三、市场监管总局的整治措施

针对此类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已在全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告等行为,并对涉嫌违法的私域直播间、平台、生产企业实施全链条打击。截至2025年10月,全国已立案30件,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金额约663万元457。

这些案例警示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需认准"蓝帽子"标志,警惕"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陷阱,保留好交易凭证,遇侵权及时拨打12315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