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没要到"战斧"巡航导弹,可泽连斯基这趟美国也没白跑,被特朗普堵在白宫,接连羞辱后,他终于认清了现实:只要能停火,领土也能谈。这回俄乌冲突结束,真的有一线希望了?
(乌克兰冲突已经持续超过10年,泽连斯基手里的牌越来越少,整个国家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武器残骸)
话说从俄乌冲突开打到现在,双方曾举行过一系列的谈判,不过最终都以流产告终。仔细梳理这些会谈不难发现,乌克兰"拒绝在领土问题上让步",是和谈失败的原因之一。去年11月,正赶上美国大选,泽连斯基撂下狠话:谁当总统都一样,乌克兰不会割让领土。
按照泽连斯基原来的意思,俄军不仅要从"已并入俄罗斯的乌东四州"撤军,连克里米亚半岛也要还给乌克兰。这条件属实苛刻,等于说俄军打了这么久的仗,一点好处没捞到,还要把之前吃到嘴里的肉给吐出来。普京当然不会答应,于是谈判就必然陷入了僵持。
而上周从美国访问回来后,泽连斯基的态度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不光表态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谈判,而且在之前被乌克兰视为红线的领土问题上,也罕见地松口了,以前不能谈的领土问题,现在也能谈了。
(泽连斯基这次在美国,连在白宫会见记者的待遇都没有,是在附近非常简陋的公园里召开的招待会)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泽连斯基的这一转变?不外乎认清了两个现实问题。
一是乌克兰耗不过俄罗斯,再打下去,乌克兰真有亡国的风险。那时候,泽连斯基可就是不是"抗俄英雄"了,而是国家罪人。
前面的激战没有决出胜负,眼下的俄乌冲突,已然成了一场持久战,跟跑马拉松差不多,爆发力是其次的,主要比拼的就是耐力。谁更能扛,谁更能经得住消耗,谁就有机会赢得这场持久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比耐力、拼消耗,俄罗斯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俄罗斯人比乌克兰多,征兵的潜力远超乌克兰。去年就有白宫官员曝料,乌军出现了兵员不足,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拜登还建议泽连斯基,把征兵的最低年龄降一降,从25岁调到18岁。现代战争,科技再硬核,武器再尖端,也不能少了兵。
(乌克兰军队里,有不少士兵都是大叔,甚至是大爷级别的老人)
冲突时间拉得越长,伤亡越大,再打几年,乌军没兵可用,绝不是危言耸听,是泽连斯基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再者俄罗斯的资源要比乌克兰丰富,尤其在石油和天然气这一块,双方是天壤之别。现代战争中,油气依旧是必不可少的能源,打仗就是打能源。当年二战,德国和日本为何在后期中占不到便宜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能源供应跟不上了。
乌克兰的油气本就不充裕,既要给冲突前线用,又要保供大后方,捉襟见肘。可俄罗斯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了,油气多到用不完,随便造。
最重要的一点,俄罗斯的地盘比乌克兰大,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这导致乌克兰很难突破到俄罗斯复地,无法针对性打击俄方的关键战略设施,无法让俄罗斯真正的伤筋动骨;但俄罗斯的武器却能轻松覆盖整个乌克兰。这也是为何泽连斯基非常想得到战斧巡航导弹的原因。
所以说,打持久战,普京一点也不怕,他有足够的底气和泽连斯基耗下去,但是乌克兰可没有这个能耐,这一点泽连斯基不得不思考。
(没有战斧,乌克兰难以威胁到俄罗斯复地的重点设施,但俄罗斯轰炸机却随时能打击乌克兰西部)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西方国家不可能一直无条件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现在的乌克兰,就像一个贫血的病人,之所以还能坚挺,几乎全靠西方国家"输血"。可外部输血终有断的一天,一旦没了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乌克兰怎么办?
这次泽连斯基访美,特朗普拒绝援助"战斧",释放的信号其实已经十分清晰了,美国对乌军事援助,不会白给也不可能持续。
至于欧盟,对乌援助的态度确实比美国积极,可能不能掏出真金白银,就得另说了。一方面,经过数年的高强度支援后,欧洲的家底也空了;另一方面,欧洲人自己的日子最近也不好过,经济一塌糊涂,也没那么多余力帮助乌克兰。
当失去了西方国家的援助,乌克兰还能不能顶住俄军的进攻,泽连斯基心里清楚。
面对目前的局势,对泽连斯基而言,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停火,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乌克兰现有的基本盘。如果继续打下去,不但现在的地盘可能保不住,反而可能失去更多。泽连斯基,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如今泽连斯基不再坚持"领土红线",愿意把领土问题摆在台面上谈,可以说向俄罗斯让了一大步。当然这份妥协,能不能打动普京,还得谈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