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平天国,大家都会先想到洪秀全,而要说太平天国中最钦佩的人,大家可能都会说是石达开。的确,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最能打的战将,以及他光明磊落的品行,在被俘之后的慷慨就义,都让很多人所钦佩,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之中最完美无缺之人。但是怎么可能会有十全十美之人呢,石达开品行没得说,但是他有一个执念却最终害了太平天国。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聚众起义,称天王。石达开方才十九岁,便率领家乡子弟四千余人加入洪秀全,被洪封为翼王,与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并列。起义之后,太平军为逃避清军围剿,辗转北上。在全州蓑衣渡,太平军遭到清军阻击,损失惨重,太平军将士对前途非常担忧。于是太平军抵达道州之后,洪秀全召开了军事决策会议,决定太平军的行动。在会议上有的决定南下广东,有的决定东出湖南,有的想要打回广西,洪秀全也动了返回广西的念头。而最终杨秀清借天父附体执意要北上,然后顺江东下攻打南京,"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最终太平天国也是顺着杨秀清的战略路线走的。而当时,石达开的意见截然不同,他不主张打回广西,也不主张攻打南京,而是"先行入川,再图四扰",也就是进入四川,以四川为根据地,这是他第一次提出入川的想法。

再决定战略路线之后,太平军进入湖南,在一路北上攻克湖北重镇武昌,震惊全国。眼看战略目的已经实现了一半了,空前的胜利干扰了太平军的战略。攻下武昌之后的太平军将士对之后的行动有了不同的想法,主要将领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洪秀全作为天王,主张继续北上,进入河南。杨秀清则坚持顺江东下,占据南京的战略想法,最终也获得太平军多数将士的支持。而石达开仍然坚持入川的想法,当然并没有多少人支持,石达开也是黯然失望,但是他的这个执念却没有忘掉。

太平军东下占领南京之后,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迅速腐化,天王洪秀全沉浸在享乐之中。东王杨秀清则把持朝政,渐渐地引起了洪秀全的不满。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杀杨秀清及其部众2万余人,石达开此时在安徽领军,听闻天京事变,急忙回京,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而韦昌辉杀了杨秀清之后也已经目中无人了,背后又有洪秀全的支持,哪会听得进去,石达开被迫逃离天京。洪秀全见韦昌辉已经弄得天怒人怨了,于是下令杀韦,弄得满城风雨的天京事变才得以结束。此时东南西北四王都已经死去,洪秀全就令石达开回京辅政。石达开回京之后迅速稳定了局势,深得人心,洪秀全担心石达开又会成为下一个杨秀清,就封自己两个哥哥为王,牵制石达开。石达开敏锐的察觉到洪秀全的意图,为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带着对洪秀全的失望以及自己的一点执念,石达开选择离开天京。回到安庆,石达开率领所部十余万人马开始了他的"长征"。

离开天京之后,石达开内心矛盾重重,一方面他不愿完全与洪秀全撕破脸皮,还希望配合太平军打游击,另一方面他有非常执着的想法要入川,就不得不远离太平天国。在这矛盾的心理之下,石达开最初采取游击战的方式配合天平天国,转战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然而离天京城越来越远,石达开的入川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决意入川实践自己"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想法。1859年,石达开率军从江西进入湖南,接着转战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1859年再次入川。5月,石达开部抵达大渡河,但是渡河不成,反而陷入清军的包围,最终石达开在成都慷慨就义。

石达开入川建立根据地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而他带走了太平天国十余万人,令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之后雪上加霜。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将领,太平天国最后也是归于失败。虽说石达开的出走不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他的这一点执念,最后还是害了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