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军击败大顺军,攻入北京之前,整个大明其实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天下人都知道大明气数已尽,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经济剥削的严重,社会矛盾激化,虽然中晚期有官员推行过财政和军事改革对明朝的颓势有过一定的改变,但是改革没有抓住明朝衰败的根源,君王长期懈怠朝政加速了政治的腐烂,虽然有所改善作用,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也因此导致从内廷到外廷闹得不可开交,辽东后金崛起也开始对明朝发起攻击,大明内忧外患,当时明朝的皇帝为了解决这笔庞大的军费开销,于是前后下达了三次命令要求加派全国田赋,这样的行为引发了全国人民的不满,各地百姓发动农民起义,投入到反对明朝统治的洪流中,政治腐败、经济恶化、再加之社会矛盾日渐严重,无疑都在加快明王朝的灭亡速度,也对清军进入中原起到了很多的推动作用,李自成农民军发动起义推翻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清军入关后,清军将领率领兵队从南北两路对大顺军发起攻击,在在清军的不断追击下,大顺政权遂而瓦解,李自成失败,清朝建立起全国的统治,结束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有人对一直都十分地鄙视清政府,在清朝末期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多次进行侵犯,掠夺中国的财产,如果当年的满清没有实施攻占中原的计划,中国的历史又会是怎么的一个走向呢?
如果,当时没有清军攻入北京,占领中原,清政府的统治就不会存在了,中国也会陷入一个长期分裂的局面。在明朝末期的时候,中国已经处于一个分裂状态,国内出现了各种政治力量,李自成在北方建立政权,张献忠在四川地区建立政权,南明也建立起了小朝廷,但是由于这些政权的自身局限性,都没有能力可以担负起统一中国的重任,因此,三方势力形成割据状态,在没有一方有绝对实力之前,国家会长期陷入分裂,而且这三方的政权都存在严重的弊端,统治者要么无能,要么残暴,都没有可以凝聚国家力量能力,无法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无法抵御外来入侵,各方势力还有战争频发,最后受苦受难的都是百姓,到了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还会败得更惨。
而且,中国的东北地区地大物博,如果清军不选择进入中原的话,那么满清就会在东北地区建立政权,偏安一方,日子其实坏不到哪去,但是东北地区有实力强劲的沙俄作为邻居,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沙俄就会对中国东北地区进犯,掠夺资源,从而引发战争,还有一种可能,满清在东北建国后,就会不断发展,长此以后人口基数增大,使用消耗变大,那么各种资源也会有损耗,为了促进满清的发展,在东北的清军就会极大地会与沙俄之间展开合作交流,进行商贸往来,当时的沙俄在世界上已经是发展势头较好的国家,他们已经拥有了领先水平的军事武器,满清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就可以与沙俄合作获得到他们的先进武器。
再者说,当时噶尔丹在新疆地区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之后,就会向东扩张,从而再次引发战争,还抢夺的资源为自己所有,如果当时沙俄有与准噶尔汗国形成合作,从两方对清军进行进攻了,清军就被处于一个包围之中,这样的双方攻击之势必将对满清造成无法估计的破坏,一旦满清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与他们抗衡的话,满清就会走向毁灭,但即使满清能有与他们抗衡,坚持对战,满清也会承受着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所以清朝最后还是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同时,如果清军最终放弃了进入中原的计划,明政府就会企图通过南明的政权来帮助自己恢复统治,而明朝的颓势之态根本不是这样的举措可以挽救的,明朝腐败的统治、衰退的经济和僵硬的制度已经没有能力可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了,最终,明朝的复国计划只会失败,明朝终将灭亡,统一中国的也会是一个全新的政权,而一旦中国实现了统一,同样也会和清朝展开对峙和战争。
从前面提到各方面的原因分析来看,清军进攻北京、入主中原是当时最有利于中国统一发展的一件事,虽然清政府也存在封建统治,官员腐败等问题,但清军入关却避免了中国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的局面,打破了以往直辖区域只限于内地的局限,把边疆地区都收归于政权之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交流,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促进了满族、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实现民族大融合,有利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可是清军当年不选择入关的话,各方势力割据形成,多个政权并行存在,战乱频发,各方争夺资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四分五裂,风雨飘摇,混乱的局势、频发的战争、落后的经济,如果中国不统一,更加会引起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犯,而中国没有可以统一起来的力量与列强对抗,尽管,清政府后期虽然腐败无能,但是也在一定程度延缓了列强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