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超过100万人紧急撤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当即宣布全国进入为期一年的灾难状态。那么,"凤凰"对菲律宾造成的破坏有多大?马科斯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11月9日晚,超强台风"凤凰"登陆菲律宾吕宋岛,成为2025年以来,影响该国最强的风暴之一。它带着每小时超过185公里的持续风速,席卷奥罗拉省,随后一路向西北推进,横扫多个地区,所到之处电线杆倒塌、房屋被毁,大片地区陷入停电和洪水之中。

菲律宾民防部的报告显示,至少已有两人死亡,一人死于东部卡坦端内斯省的山洪,另一人被瓦砾击中身亡。超过300架航班被取消,全国多地机场关闭,船只被禁止出海。菲律宾国家气象局表示,"凤凰"中心最大风速达230公里每小时,风暴覆盖范围涉及全国三分之二地区,影响人口超过3000万。

另据菲律宾通讯社报道,约91万人已撤离至临时避难中心,但仍有数十万人留在家中观望。菲律宾国防部部长特奥多罗警告,这样的犹豫"既危险又违法",政府将强制转移风险地区居民。而就在一周前,台风"海鸥"刚登陆菲律宾,造成至少224人死亡、109人失踪,约200万人受灾。这两场超强台风间隔不到五天,使得防灾力量和物资储备几乎被消耗殆尽。特奥多罗形容,这是一场"灾难叠加中的灾难"。

更重要的是,接连两次遭遇台风,对菲律宾的经济影响极大。菲国内长期依赖农业和低端制造业,受天气影响极大。如今,连续的台风不仅摧毁了稻田、香蕉园和椰子林,也导致部分港口停运、物流中断。同时,交通中断、停电和基础设施破坏让菲律宾多地陷入半停摆状态。世界银行的评估指出,极端风暴每年给菲律宾带来的经济损失,平均约为3.5万美元。

而灾难的叠加也让菲律宾政府承受巨大压力,菲律宾《星报》评论指出,政府防灾系统的漏洞,在此次风暴中再次暴露。许多地方防洪设施年久失修,部分防护堤坝在风暴前已被发现存在裂缝。民众普遍质疑长期存在的工程腐败问题是否导致灾害恶化。报道称,一些关键防洪项目资金被挪用或施工质量低劣,使城市排水系统几乎失效。

菲律宾发展研究所网站也指出,腐败和管理混乱使灾难应对能力不断下降。研究报告写道,菲律宾的经济增长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极其脆弱。每一次台风都会造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破坏和农业损失,进而拖慢全国经济复苏。研究员里维拉指出,频繁的灾害让企业停工、供应链中断,公共服务瘫痪,显示政府缺乏有效的灾害治理能力。

在灾情扩大的同时,社会舆论的愤怒也在蔓延。《马尼拉标准报》披露,多名地方官员在风暴来袭前外出旅游,错过应急会议,引发公众不满。菲律宾大学政治学教授弗朗哥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腐败问题加剧了公众的愤怒,"人们需要看到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承包商和官员都不应逃避"。

面对舆论压力,菲总统马科斯早在9月份就宣布成立调查小组,追查防洪与基础设施项目中的腐败问题。政府还计划修订灾害应对法规,加强地方政府问责制度,并承诺将动用国家预算储备用于灾后重建工作。在台风"凤凰"登陆前,马科斯就已呼吁民众遵循政府安全指引,危险地区居民应迅速撤离。菲律宾交通部、社会福利与发展部及菲律宾武装部队已派出救援车辆和救生艇,协助民众安全撤离。

在台风登陆后,马科斯又宣布,全国灾难状态将维持一年,这将赋予政府更多权力动用财政储备、简化采购程序、加快救援物资分配。然而,有专家指出,仅有行政措施并不足以改变结构性问题,气候危机和治理不力的双重压力,正在让菲律宾陷入脆弱循环。

未来几周,菲律宾将进入全面救灾与重建阶段。基础设施清理、供电恢复和食品供应成为首要任务。联合国与区域组织的援助将逐步到位,但重建工作可能持续数月。对菲律宾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总之,频繁的自然灾害暴露出一个现实,气候变化的代价越来越高,而制度效率的不足会让代价更沉重。菲律宾必须在灾后痛苦中吸取教训,建立更有韧性的防灾体系。面对未来,既要防风暴,也要防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