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马尼拉传来一个耐人寻味的消息:行政秘书卢卡斯·贝萨明近日公开表态,即便国际刑事法院对参议员罗纳德·德拉罗萨发出逮捕令,菲律宾政府也不会自动将其引渡。这番话看似是程序性声明,实则是一枚投入菲律宾政治深水区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直指这个东南亚国家内部激烈的权力博弈与国际司法机构间的角力。

德拉罗萨何许人也?这位参议员曾是杜特尔特执政时期的菲律宾国家警察总长,被视为"禁毒战争"的核心执行者。国际刑事法院指控其在禁毒行动中涉嫌犯下反人类罪,欲将其缉拿至海牙受审。德拉罗萨的命运早已超越个人层面,成为检验菲律宾司法主权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之间张力的试金石。贝萨明的表态援引了菲律宾最高法院近期颁布的引渡新规--该规定要求任何引渡程序都必须先经过本地法院的司法审查。这道法律屏障看似技术性条款,实则是马尼拉当局为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设置的一道坚固防线。

国际刑事法院对德拉罗萨的追捕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10月,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法庭作出关键裁定,确认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任期间涉嫌反人类罪的案件拥有管辖权。这一裁决不仅驳回了杜特尔特阵营提出的"退出罗马规约即免罪"的主张,更打开了追查"同谋者"的闸门。国际刑事法院注册助理律师克里斯蒂娜·康蒂直言不讳地表示,这将为更多逮捕令的申请铺平道路,而德拉罗萨正是名单上的首要目标。

杜特尔特案的管辖权之争凸显了国际刑事法院法律机制的复杂性。菲律宾于2011年11月1日成为《罗马规约》成员国,2019年3月16日正式退出。但国际刑事法院在2018年2月就已对"禁毒战争"展开初步审查,这意味着在菲律宾退出生效前,案件已被法院正式受理。根据《罗马规约》第127条,缔约国即使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仍可对退出前发生的罪行行使追诉权。这种"时间差"战术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确立管辖权的法律利器,也让杜特尔特团队试图以退出规约为由挑战法院权力的努力付诸东流。

当前杜特尔特本人已被羁押在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以"仍存潜逃风险"为由驳回了其基于健康问题的保释申请。这位80岁的前总统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据参议员德拉罗萨描述,"他现在瘦得皮包骨头,甚至难以站立"。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打出最后一张"健康牌",声称其认知能力下降不适合受审,但国际刑事法院已安排医学专家小组进行独立评估,报告预计在2025年10月底公布。从杜特尔特被捕到德拉罗萨面临逮捕令,一系列事件勾勒出菲律宾政治斗争与国际司法交织的复杂图景。

马科斯政府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尤为值得玩味。表面上,马尼拉当局以尊重国际机制为由维持观望态度,但实际行动却透露出精妙的战略考量。2025年3月,杜特尔特在马尼拉机场被捕后,马科斯政府迅速将其送往海牙,被舆论批评为"借刀杀人"。如今在德拉罗萨案上,政府又高举"司法主权"大旗拒绝自动引渡。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背后,是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权力博弈的精细算计。马科斯不必亲自下场清除政敌,而是借国际刑事法院之力削弱杜特尔特家族势力,同时又通过司法主权保留对进程的控制权。

德拉罗萨案的政治意义远超出法律范畴。杜特尔特之女莎拉现任菲律宾副总统,本是2028年总统大选的有力竞争者。一旦德拉罗萨等杜特尔特核心亲信被定罪,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网络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莎拉目前已面临弹劾案压力,若失去德拉罗萨等重量级盟友的支持,其问鼎总统宝座的前景将更加黯淡。马科斯政府在国际刑事法院与杜特尔特家族之间扮演着看似中立实则精明的"平衡手"角色,既借助国际司法机构削弱政敌,又通过维护司法主权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国际刑事法院的行动在国际上也引发不同反响。该机构曾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却遭完全无视,凸显其执行力受制于主权国家的合作意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国际刑事法院的介入可能不单纯,"不排除背后是美西方对马科斯施压"。菲律宾政府在德拉罗萨案上的强硬立场,实际上是对国际刑事法院"选择性司法"的无声抗议。与对待以色列领导人的态度相比,国际刑事法院对菲律宾前官员的穷追不舍不免让人质疑其公正性。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场博弈反映了全球治理中一个根本性矛盾:国际司法正义与国家主权如何平衡。国际刑事法院依据《罗马规约》追求问责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其执行机制依然依赖成员国的配合。当国际司法程序被卷入地缘政治和国内党争时,其公正性难免受到质疑。菲律宾政府拒绝自动引渡德拉罗萨的决定,本质上是对国际司法机构过度干预内政的抵制,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先例。

回过头来看贝萨明的声明,其意义远超简单的法律程序表态。这道司法主权防线背后,是马科斯政府在国内政治平衡、国际压力应对和民众情绪安抚间的精密权衡。德拉罗萨是否最终会被引渡,取决于国际刑事法院能否通过菲律宾最高法院的审查关卡--这场法律拉锯战才刚刚开始。菲律宾政坛的这场大戏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国际司法机构往往难以摆脱大国政治和地缘博弈的影响。随着案件发展,国际刑事法院将如何应对菲律宾的司法主权主张,马科斯政府又将在权力算计与国际压力间作出何种抉择,这些问题都将深刻影响菲律宾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政治走向。

在这场围绕德拉罗萨引渡风波的政治棋局中,没有单纯的正义与邪恶,只有不同利益和原则的碰撞。国际刑事法院追求问责,菲律宾政府维护主权,马科斯家族巩固权力,杜特尔特家族谋求生存--这些动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的政治图景。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各方在法律、政治和舆论场上的博弈能力,而德拉罗萨个人的命运,早已不再是这场大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