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红军城失守的消息,特朗普终于明白,自己不能再跟普京斗气了!泽连斯基不得不接受现实
央视新闻最新披露的战场动态,把俄乌冲突的天平彻底推向了俄罗斯一边。俄军数万部队成功攻入红军城核心区域,距离全面合围仅剩最后几公里,库皮扬斯克方向也形成包围之势,乌军东部两大防线濒临崩溃。俄西部集团军突击队队长"洛韦茨"放出的"五天内解放库皮扬斯克东部"的言论,虽未必精准,却实打实展现了俄军的战术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空谈,而是建立在逐楼蚕食、占领24栋建筑、击退乌军12次反攻的战场实绩上。反观乌方战报宣称"击退52次进攻",数字差异背后藏着的是同样惨烈的僵持,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战场重心早已向俄军倾斜。
红军城不是普通的前线据点,作为货运调度、弹药转运的核心枢纽,它是乌军东部防线的"血管"。一旦这座城市易手,就意味着乌军后勤补给线被生生掐断,其影响不亚于当年马里乌波尔失守带来的连锁反应,整个顿巴斯地区的防线都可能随之崩塌。泽连斯基嘴上还硬撑着"战至最后一个人",声称"没歼灭守军就不算占领",但这种辩解更像无力的自我安慰。他心里清楚,红军城的失守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乌军兵力、弹药、士气三重枯竭的必然结果--老兵轮换困难,新兵难以快速形成战斗力,远程武器和炮弹捉襟见肘,这样的状态根本撑不起长期消耗。

战场局势的剧变,最先慌了神的不是泽连斯基,而是远在华盛顿的特朗普。这位此前态度强硬、一度取消与普京会晤的美国总统,突然改口希望在布达佩斯重启谈判,态度转变之快让人瞠目。要知道,他之前取消会晤的理由是"普京不肯放弃顿巴斯、不让欧洲在乌驻军",觉得谈不出成果,还特意加码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甚至逼迫印度放弃俄油交易,一副要跟俄方硬刚到底的架势。如今突然低头,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他终于看清,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别想得到。红军城失守后,俄军在顿巴斯的优势已成定局,再等下去,普京连谈判的兴趣都可能丧失,美国想在俄乌冲突中捞取利益的窗口就彻底关闭了。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明,他从来不在乎乌克兰的领土归属,只关心美国能从中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之前多次劝告甚至威胁泽连斯基"割地求和",就是想趁着战局未明时促成谈判,如今红军城的局势让他意识到,这是最后的谈判机会。反观普京,早已胜券在握,公开邀请各国记者参观红军城的举动,活脱脱一副"提前开香槟"的从容。面对美国的制裁,俄方也表现得底气十足,普京直言制裁是"不友好行为",却"不会对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种从容源于对战场态势的绝对掌控,也源于对美西方"只援乌不参战"底线的精准判断。

泽连斯基现在的处境堪称绝境,他其实早有后悔之意,哪怕违背自己颁布的法令,也想找普京对话,但为时已晚。冲突初期俄乌本已达成和平协议,他却轻信西方援助承诺,甘愿做北约的"战争代理人",一步步把乌克兰拖入深渊。如今西方援乌积极性持续下降,特朗普一门心思要为美国谋利,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话语权已经弱到极点。他曾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乌对外情报局局长称中国"对防止冲突扩散至关重要",泽连斯基也公开表达感谢寻求求助,但此前乌军在涉华问题上的指责和限制,让信任修复需要时间,劝和促谈的大门虽没关闭,可谈判的筹码早已不在乌方手中。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表态耐人寻味,他与特朗普一致认为俄乌冲突"不久将结束",还直言其他欧洲国家支持基辅是"天真",这种清醒在欧洲实属罕见。事实上,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各方的真实诉求早已暴露无遗:俄罗斯要的是顿巴斯地区的实际控制和安全保障,美国想的是借冲突牵制俄欧、收割利益,欧洲多国被绑在北约战车上进退两难,只有乌克兰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本质上是对现实的妥协,他终于明白不能再跟普京斗气,趁着俄军还愿意谈判,赶紧为美国锁定利益才是王道。泽连斯基则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现实:所谓"战至最后一人"的口号,终究抵不过战场的冰冷逻辑,乌克兰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在自己手中。这场冲突告诉我们,把国家命运寄托在外部势力身上,终究是镜花水月,而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来都是实力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