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亚太地区以占全球1/3的人口贡献了超六成的世界经济总量,其发展格局深刻影响全球走向。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积极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既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区域持久繁荣的必由之路。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是对"亚太大家庭"精神的继承与升级。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35年来,区域内已形成超过110个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但"意大利面碗"效应也日益凸显。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致力于破解规则碎片化难题,强化成员间集体身份认知,为抑制单边主义提供了理念支撑,与《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形成高度契合。

中国始终以务实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核心力量。经贸领域,中国与APEC成员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近60%,是13个成员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通过高质量实施RCEP,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中国正持续织密区域自贸网络。互联互通方面,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项目落地见效,秘鲁钱凯港成为区域贸易新通道,印证了"开放联通"的实践价值。

当前,绿色转型与数字创新为亚太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国提出贸易单证数字化、绿色供应链能力建设等倡议,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区域发展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同时,通过进博会、链博会等平台扩大高水平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投资准入限制,以制度型开放助力区域经济循环畅通。

2026年中国将再次主办APEC领导人会议,这为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从理念共识到实践落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不是抽象愿景,而是体现在规则协同、设施联通、产业协作中的具体行动。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共克时艰,亚太各国必将在命运与共的道路上,共同打造全球发展的"稳定之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