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间,欧洲股市全线大涨。美股三大指数均飘红,道指上涨0.81%,纳指上涨2.27%,标普500上涨1.54%。此外,黄金白银一路飙涨,COMEX黄金再次突破4100美元/盎司,COMEX白银重回50美元/盎司。

究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美联储戴利最新表示,决策者需对进一步降息保持开放态度,暗示12月可能要进一步降息。
二是特朗普在他的"真实社交"网站上发帖说,政府将给大多数公民发每人至少2000美元的"红利"(高收入公民被排除在外)。
最高法院还在为关税合法性吵得不可开交,特朗普已经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体上给美国人民画饼了--每人至少2000美元现金红利,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
别急着高兴。这已经是他第N次玩这套把戏了。
1. 2000美元到底怎么发?
特朗普一声令下,银行账户里自动跳进2000美元,家里顿时宽裕几千块。谁不期待?谁不想信?
但问题是--这个"发钱"的真相在哪里?
特朗普之所以说要发钱,核心意思就一个:宣称其关税政策能为美国创造数万亿美元财富,目标是还清国债并为民众发钱。
他将反对者称为"傻瓜",并盛赞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受尊敬的国家"。
听着挺提气,但问题来了--这钱到底从哪来?怎么发?谁能领?
特朗普一个字都没提。毕竟画饼这事儿,想太多就没法画了。
财政部长贝森特倒是出来"解释"了一下,说这2000美元可能通过减税实现,比如取消小费税、加班税、社保税,或者允许汽车贷款利息抵扣。
说白了就是--你本来该交的税不交了,这就算"发钱"给你了。这逻辑,绝了。
2.从1000到2000,数字越来越大,兑现却遥遥无期
翻翻特朗普的承诺记录就知道,这套路他玩得太熟了。
今年早些时候,他说要用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省下来的钱发补贴。10月份接受采访时,又提出发1000到2000美元的想法,还吹嘘关税每年能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收入。
现在直接拍板2000美元起步,高收入人群除外。
但《华尔街日报》、Axios等多家美媒都注意到一个尴尬的事实:特朗普多次宣扬这个想法,但从未付诸实施。
承诺越来越具体,金额越来越诱人,就是看不到钱。
3.关税到底是谁在买单?
特朗普一直强调关税能让美国"赚大钱",但经济学家们可不这么看。

关税本质上是进口商品的额外税收,最终买单的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你去超市买东西,价格涨了,那就是关税的"功劳"。
更讽刺的是,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的民众正在排队领救济--政府"停摆"还在持续,老百姓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特朗普却在社交媒体上吹嘘"股市创历史纪录""几乎没有通胀"。
这画面,多少有点魔幻。
4.表面惠民,背后是政治玩家的套路
为什么特朗普要在这个时间点抛出"2000美元红利"?
答案很简单:最高法院正在审理联邦政府关税合法性,他需要民意支持。
给老百姓画个饼,让大家觉得"关税是好东西,能给我发钱",自然就会站在他这边。至于能不能兑现,那是以后的事了。
反正选票到手才是硬道理。
别忘了2018年至2020年,美国也有过多轮现金刺激计划--知道结果咋样吗?
带来了债务爆炸性增长、通胀上升,贫富差距却基本没缩小。
政策惠及的只是表面,真正卡壳的是长期结构性问题。

其实,其他国家的经验也告诉我们,靠直接发钱不如修补制度更有效。社会福利的底层逻辑,被政治家们随意套用成了"选票工具",这多少人被骗成了"韭菜"。
发钱导致的债务压力,势必会转化成更严的税收、更严的社会福利削减,甚至进一步压榨劳动者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换句话说,这种"甜头"后面隐藏的,是让普通人背负更重包袱的隐形税,是用未来的经济自由去换取现在的短暂满足。
5.理性看待,别被糖衣炮弹迷惑
这次发钱政策,是一次豪赌,是为了迎合选民眼球和媒体关注。面子功夫做足,营造"关心民生"的形象。
实际呢?政治家们用这笔钱往自己阵营里打票,还能借机转移公众对其他更复杂问题的注意力。
别忘了,背后还潜藏着贸易战、税改、国际经济博弈的各种复杂因素。"免费"的钱,恰好能成为一张政治的"王牌",在下一轮选战里发挥效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在政治的桌上。
政治家的承诺,往往是最容易看穿的谎言。
毕竟,画饼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嗯,也不难,只要你不打算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