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变卦了?美方逼中国"二选一",中国还没表态,美国民众先遭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光明网报道,当地时间10月20日,白宫那场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会晤刚结束,特朗普就对着媒体镜头给中国出了道"二选一"的难题--要么尽快坐到谈判桌前签贸易协议,要么从11月1日起,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直接从现在的55%飙到155%,这近乎三倍的涨幅,听起来确实够唬人。可就在几天前,他还对着福克斯新闻说"对中国的高关税讹诈不可持续",转头就换了副强硬嘴脸,这种变脸速度,连熟悉他风格的美国媒体都忍不住吐槽"毫无章法"。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说这番威胁时,特意加了"可能"两个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给自己留后路。万一到时候不敢真加税,或者中国不接招,他就能拿"我只是说可能"来圆场,不至于下不来台。顺带还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说"中国尊重美国,还通过关税交了不少钱",这话纯属自欺欺人--中国的尊重从来只给平等对话的对手,可不是靠威胁换来的,他这么说,本质上还是怕把场面闹僵收不住,想找个台阶下。

这边特朗普还在硬撑着"唱高调",美国民众早就先遭了罪。纽约居民雷诺最近去超市,购物篮里只装了个番茄和一小份沙拉,对着镜头愁得直叹气:"东西涨得太疯,实在买不起"。这不是个例,耶鲁大学刚算过一笔账,今年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让每个家庭少了3800美元购买力,物价硬生生被推高了2.3%。要知道,这些关税本质上是美国自己加的税,最后全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从贸易战开打到现在,美国消费者光是因为进口货涨价,就多掏了上千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多花近1300美元,这哪是"惩罚中国",分明是在"坑自己人"。

除了民众,美国的产业也被关税政策坑得不轻。制造业本来想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反倒自食恶果。美国工厂高度依赖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对中国加关税后,这些输入成本直接暴涨,导致制造业产出下滑、竞争力减弱。就拿汽车和电子行业来说,本土企业本来就靠薄利多销,现在成本一高,利润没了不说,还得靠裁员求生。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之前做过统计,从2001年到贸易战高峰,仅仅因为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就丢了270万份工作,其中制造业占了大头,这"保护本土产业"的口号,彻底成了笑话。

农业的日子更不好过。之前中国反击时对美国大豆、猪肉加了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农民出口锐减,上亿吨农产品烂在地里,不少人要么破产,要么只能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现在特朗普又放话要把关税涨到155%,这对本就艰难的美国农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要知道,大豆产业关系着美国农民的选票,一旦后续出口再出问题,特朗普要面临的可不止经济压力,还有选票流失的风险,这也是他急着逼中国签协议的核心原因之一。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喊着要加关税,一边还在稀土问题上暴露了美国的软肋。中国占全球70%的稀土产量、90%的精炼产能,美国最看重的MPMaterials公司,八成营收都靠卖给中国,现在因为关税,这家公司的生意直接停了,股价一天就跌超10%。更关键的是军事领域--美军153种主战装备里,87%都得用中国加工的稀土,没了这"工业味精",别说常规武器生产,连第六代战机都造不出来。他之前还拉着澳大利亚签了85亿美元的稀土合作协议,说"未来美国的稀土要多到用不完",可短期来看,美国根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这种"一边依赖一边威胁"的操作,实在矛盾得可笑。

现在距离11月1日越来越近,大家都在猜美国真敢加税吗?其实答案早就藏在特朗普的矛盾表态里--他一边放狠话逼中国"二选一",一边又透风说"收到中国邀请,明年初要访华",还说计划在韩国庆州的APEC会议上跟中方见面。美国那边早就把这事炒得热火朝天,可中国这边一直没松口,去不去、见不见,还得等官方说了算。毕竟之前谈了好几轮,美方都是一边坐在谈判桌前,一边暗地里使绊子,今天限这个明天卡那个,这种没诚意的做法,中国可不会买账。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威胁加谈判"的组合拳,本质上就是外强中干。美国经济现在本身就处于通胀危机里,美联储之前被迫降息,鲍威尔都直言"是因为经济太差",而关税带来的成本叠加移民政策导致的就业问题、签证收紧影响的旅游业,早就让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这种时候还想靠威胁逼中国妥协,简直是痴人说梦。中国从来不是软柿子,真要加税,反制肯定少不了,就像今年4月那样,美方加多少,咱们就跟多少,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谈判靠的是筹码和诚意,不是恐吓。美国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就得收起那套"二选一"的把戏,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来。不然继续这么闹下去,最后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民众负担越来越重,产业困境越来越深,到时候别说贸易协议,特朗普能不能稳住国内局势都得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