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上当了?7000武装士兵刚露面,特朗普强硬警告:必须解除武装,否则可能被采取"暴力方式"
据环球时报报道,10月中旬,加沙地带的街头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一幕--7000多名哈马斯武装人员从地下隧道走出,试图重新接管加沙城的社会秩序。这些武装人员的露面,本是哈马斯在停火协议生效后展现控制力的信号,却没想到成了局势反转的导火索。就在他们走出地下活动区域没几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抛出了强硬表态,直言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要是拒绝,美方会采取行动,而且这行动可能很快发生,甚至会用"暴力方式"。
特朗普还特意提到,美方已经通过中间方向哈马斯告知了这一要求,并且声称哈马斯已经同意解除武装。但截至目前,哈马斯方面并没有对这个说法作出正式回应,反倒是其政治局委员穆罕默德·纳扎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说是否放下武器"无法用'是'或'否'来回答",得看"项目的性质",比如武器要移交给哪一方,怎么和加沙地带其他武装组织协调。这种表态背后,藏着哈马斯难以言说的困境。

回溯这场停火协议的达成,本就带着明显的不对等色彩。这份基于特朗普"20点计划"的协议,对哈马斯提出了明确且严苛的要求,比如要在72小时内释放核心人质,可对以色列却格外宽容,连明确的撤军时间表都没有,还把和平进程的单方面否决权拱手交给了特拉维夫。当时就有人担忧,哈马斯交出所有人质后会失去谈判筹码,万一以色列后悔,哈马斯只能任人摆布,如今看来,这种担忧正在变成现实。
哈马斯7000名武装人员露面,其实是想在停火后巩固自身在加沙的存在。他们任命新军官、部署便衣维持秩序、组织人员清理瓦砾,每一步都是为了稳住统治基础。可他们没料到,特朗普会在这个节点突然变脸。要知道,此前特朗普还高调宣布加沙"战争已经结束",一副"和平缔造者"的姿态,如今却直接用"暴力解除武装"相威胁,这前后反差的背后,是特朗普的政治算计--他想借着"促成停火"的功绩冲击2026年诺贝尔和平奖,可哈马斯若不解除武装,他的"和平蓝图"就会落空。

更让哈马斯陷入两难的是,人质已经交出去了,手里没有了谈判筹码。要是同意解除武装,失去武器的哈马斯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以色列后续会不会兑现承诺、是否会继续打压,都是未知数;可要是不同意,又会被贴上"破坏和平"的标签,一旦战火重燃,没有人质掣肘的以色列,军事行动只会更加肆无忌惮。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这份协议从诞生起就是一张布满陷阱的地图。
再看以色列的动作,也没给哈马斯留任何余地。停火协议生效后,以色列不仅没有完全停止军事行动,还在2025年10月14日以"可疑人员越界"为由开火,哈马斯批评其违反协议却无济于事。更过分的是,以色列还通知联合国,从10月15日起把进入加沙的援助卡车数量削减一半,把人道主义援助当成了施压工具。这些举动都在说明,以色列根本没把这份停火协议当回事,只是在暂时调整战略。

如今的局势很明朗,特朗普的"和平警告"本质上是在逼哈马斯屈服,而哈马斯的选择将直接决定加沙的未来走向。要是真的解除武装,哈马斯可能就此瓦解;要是拒绝,战火大概率会重燃。可无论怎么选,受伤害最深的还是加沙的普通民众--自2023年10月7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六万人丧生、近十五万八千人受伤,他们渴望的真正和平,从来不是建立在"缴枪不杀"的威胁和不对等协议之上的。
这场看似暂时平息的冲突,不过是按下了"暂停键",而非"停止键"。以色列在边境缓冲区重新部署,哈马斯也没放弃街头武装巡逻,双方都在暗中积蓄力量。只要以色列的占领依旧存在,加沙的缓冲区"枷锁"没被打破,真正的和平就无从谈起。特朗普的"暴力警告",不过是把这场"虚假和平"的遮羞布撕开了一角,哈马斯究竟是"上当"还是能找到破局之路,未来的加沙又会走向何方,都还充满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博弈远没到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