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刚抵华,哈梅内伊罕见用中文喊话,中伊 25 年协议不再等了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怎么突然用中文发动态了?之前看他对外表态,不是波斯语就是英语,中文这还是头一回见。

更巧的是,他用中文喊话当天,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抵达天津参加上合峰会。这两件事凑一块信息量就有点大了。

再想想 2021 年就签了的中伊 25 年协议,之前在伊朗国内吵来吵去,推进得磨磨蹭蹭,现在伊朗方面突然急着落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日前,哈梅内伊的社交账号上,波斯文和中文并排写着,说中伊 "能改变地区甚至全球的格局",还特意提到 "把两国合作协议落到实处"。

而佩泽希齐扬这次来天津,不只是开会,更是他去年当选总统后第一次来中国。这种高层动作踩得这么准,尤其是用中文递信号,肯定是有特别的打算。​

说白了,伊朗现在的处境,就是被美国制裁逼得没辙了,不得不在对华关系上作出调整。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制裁伊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今年就扛不住了?这届美国政府的制裁跟以前不一样,简直是往伊朗 "命门" 上戳。

比如,特朗普推出的"次级关税"制裁就特别狠,不光制裁伊朗自己的企业,连买伊朗卖石油的第三方国家都要惩罚,谁要是敢买伊朗石油,就征收高额关税,让你承受不起。​

石油是伊朗的 "钱袋子",可现在这 "钱袋子" 快空了。伊朗卖给中国的石油现在占总出口的90%,除了中国,没别的国家敢顶着美国压力买。

可就算这样,伊朗的经济还是窟窿越来越大。伊朗肯定明白:光靠零散卖石油,早晚得垮,必须找个能长期合作的靠谱伙伴。

说起长期靠谱的合作,伊朗只能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中伊 25 年合作协议上来。2021 年刚签这份协议的时候,伊朗国内吵得很凶。

不少伊朗精英担心,"石油换基建"的路子对伊朗国家利益"不利",万一最后石油资源消耗了,基建还没弄好,那不就亏了?这种顾虑让伊朗对推进协议进程不怎么上心。​

如今伊朗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上述顾虑就没那么重要了。

协议里的 "石油换基建",现在成了伊朗的 "救命草":伊朗每天给中国送原油,换回来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中国再拿低息贷款帮伊朗建老百姓急需的项目。比如帮助伊朗建设地铁项目、升级核电站项目等。

更关键的是钱怎么花的问题。美国把伊朗踢出 SWIFT 系统,就是不让它用美元做买卖。可中伊搞了人民币结算,伊朗央行现在有 1800 亿人民币,跟中国做生意直接用人民币,不光省钱,还不用担心钱被冻。

伊朗总统此次来华参加上合峰会,还有一个目的是寻求一张"安全牌"。伊朗加入上合后,终于有了一个能躲开西方的 "朋友圈",尤其是对被制裁的伊朗来说,上合组织就是个 "安全垫",在伊朗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应该能排上大用场。

而哈梅内伊选择在这个时候用中文喊话,其实传达出一个强烈信号:不光是向中国示好,也是明确告诉伊朗国内的那些改革派或亲美派,是时候清醒过来转向对华合作了。

从哈梅内伊用中文喊话,到佩泽希齐扬访华,伊朗的每一步其实都在说:被美国制裁逼到这份上,中伊协议真的等不起了。

这背后不只是伊朗想摆脱困境,更藏着个大趋势 -- 美国想用制裁胁迫全世界,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找新出路,中伊深化合作,就是这个趋势里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