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9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总理佩通坦·钦那瓦违反宪法相关规定,即日起解除其总理职务,解散其内阁。法院认为,佩通坦6月与柬埔寨前首相、参议院主席洪森关于边境局势的通话"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损害了国家声誉"。佩通坦也成为2008年以来,第五位被宪法法院裁定解职的泰国总理。裁决宣布后,佩通坦在总理府举行记者会,称尊重法院裁决结果,但重申其初衷是为了国家利益。

从表象上看,"通话门"是这场泰国政坛"地震"的导火索。但其背后,却是泰国政坛长期以来的深层次矛盾使然,尤其是2023年以来"红蓝联盟"权力-利益边界的政治博弈。"通话门"只是引出这个必然结果的偶然因素,以泰国政治势力的格局,佩通坦迟早也会因为别的"门"被解职。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9日,泰国曼谷,在宪法法院裁定其有罪后,被停职的总理佩通坦在政府大楼向媒体挥手。视觉中国 资料图

佩通坦折翼"通话门"

今年6月18日,柬埔寨方面流出一段佩通坦和洪森的通话录音。通话中,佩通坦称呼洪森为"叔叔",请求洪森协助自己解决两国的边境问题,甚至批评一名泰国陆军前线指挥官加剧紧张局势。

洪森说,"为了防止误解和误读,也是为了透明,按照习惯进行了录音",并分享给了约80人,包括柬执政党以及参议院、国会、外交事务、教育、边境事务、军队等各部门的高层,其中"可能有人不喜欢泰国总理,所以放出录音"。

录音很快传至泰国。佩通坦就录音事件作出道歉,称通话属于私人性质,旨在缓解边境局势,没有想到被录音。

随后,泰国36名参议员提请宪法法院调查佩通坦是否违反宪法与政治道德标准。宪法法院7月1日宣布,接受请愿书,并即日起暂停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

泰国宪法法院共9名法官,8月29日以6比3的多数意见作出佩通坦违宪的裁定。在法院审理此案的过程中,佩通坦辩护称,她与洪森的通话"完全在外交框架内进行",不涉及任何秘密交易或损害国家利益的企图,也不涉及为本人或家族谋取私利。佩通坦特别解释了通话中"您想要什么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安排"的表达,称这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的谈判技巧,目的是缓解边境紧张、避免冲突扩大。

这一说法并未被法院采信。据《曼谷邮报》报道,泰国宪法法院在裁决中表示,佩通坦与洪森的通话录音表明,她的政府与泰国军队之间缺乏团结,暴露了内部分歧,可能会削弱泰国的地位,并允许柬埔寨干涉泰国内政。法院还认为,佩通坦在通话中有涉及泰国军方的负面言论,并向洪森求情,不利于国家利益;佩通坦的举动违反宪法规定的总理的道德规范,"导致公众对总理失去信任和信心"。

裁定认为,佩通坦的行为严重违反泰国宪法对于内阁部长道德规范的规定,其总理职务终止自7月1日被宪法法院停职当天生效。

"通话门"背后的冲突根源

佩通坦出身政治世家,她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女儿,也是泰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总理,以及最年轻的总理。他信家族在泰国政坛有着重要影响力,她的父亲他信、姑父颂猜、姑姑英拉都曾出任总理。

他信在2001年、2005年两度当选泰国总理,是泰国历史上首位完成任期的民选总理,首位连选连任的民选总理,更是首位组建"一党内阁"的民选总理。然而,随着他信派系与保守阵营极右翼势力的政治矛盾持续加剧,他信于2006年在军方发动的政变中下台,并面临一系列贪腐指控,长期流亡海外,直到2023年才回国。2014年,英拉也在军方发动的政变中下台,迄今依然流亡海外。

2023年大选后,泰国政坛形成了"橙红蓝鼎立"格局。

"橙色"极左翼势力强势崛起:以和军方切割、改革和王室相关法律为主要竞选承诺的远进党获得了最多议席,取代为泰党成为下议院第一大党。

为避免"橙色"上台,"蓝色"保守阵营极右翼势力选择与老对手"红色"他信派系媾和。于是,为泰党在经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之后,组建了将远进党排除在外的11党执政联盟,其中包括和军方关系密切的政党。

然而,2023年的"红蓝联盟"建构过程中,"蓝色"保守阵营尤其是极右翼势力做出了重要让步,不仅特赦了归国认罪服刑的他信,而且支持他信派系牵头组阁,并在内阁职位分配上做出让步,使得他信派系-为泰党拥有了超过其政治影响力的权力-利益。这就使得"红蓝联盟"一直存在重新调整权力-利益边界的政治张力。

2024年8月,保守阵营通过宪法法院裁决方式,先是解散远进党,并禁止其骨干成员从政十年,而后罢免了为泰党的赛塔总理。由于极左翼通过成立人民党的方式,基本上承接了远进党的政治影响力,因此保守阵营在"红蓝联盟"的政治调整问题上表现克制,认可了为泰党推举佩通坦接任总理的政治运作。

然而,佩通坦接任总理后,他信派系在"红蓝联盟"的权力-利益边界上却并未主动退让,反而乘势扩张其政治优势,以期在2027年大选中重返国会第一大党。从施压军方改革,到强迫国会第三大党泰自豪党让出关键性的内政部,再到推动调查2024年保守派参议员贿选问题,他信派系持续触碰保守阵营的政治红线。

因此,佩通坦被罢免总理,本质上不过是赛塔案的翻版。保守阵营通过"司法干政",旨在重构政治格局,一方面要持续压制极左翼,以免失去政治主导权,另一方面也要防范他信派系借势恢复元气,甚至再次"尾大不掉"。

泰国政坛的"再平衡"

佩通坦下台后,泰国将再次启动推选总理的政治流程,"橙红蓝"的三方博弈再次激化,政治派系各方都表现活跃。

曾屡次否认政治野心的泰自豪党党魁阿努廷如今却一反常态,其公开立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并不像他声称的那样说自己的介入只是为了避免国家陷入混乱。种种迹象说明其已对第32任总理宝座已酝酿多时。

"蓝色"阵营的阿努廷抢跑,试图拉拢人民党,这才引发为泰党的更激进做法,并矛头直指阿努廷的土地问题和参议员问题。人民党作为反对派第一大党,提出了两项要求。其一,要在4个月内进行重新选举;其二,成立修宪委员会,并进行公投。结果,为泰党不仅答应了人民党的两项诉求,反而提出了更激进的建议。人民党没有总理候选人,但掌握主动权,成为红蓝的争夺对象。

基于各方力量正在博弈,但当前来看,未有一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泰国政局再次走向扑朔迷离,而并未解决的泰柬边境问题又为局势不稳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还有,前总理他信的监禁案即将开庭,所有相关方的政治立足点都摇摇欲坠,街头示威游行再次爆发。震荡的局势下,不排除军方再次出手的可能性,以保护国家稳定为由接管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