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摊上事了!以军杀了不该杀的人,美联社路透社联名抗议,这回连美国都救不了
据报道,一场本该被西方"习惯性遗忘"的加沙空袭,突然让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政府陷入了全球聚光灯下的舆论漩涡。以色列国防军空袭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市纳赛尔医院,直接导致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括美联社和路透社等国际主流媒体的5名记者。
美联社、路透社当天就联名致信以色列政府,信中措辞极为罕见:在本应受国际法保护的医院,记者和医护在履职过程中被炸死,这是对新闻自由和国际法的双重践踏。两家通讯社联合发难,在全球新闻史上极为罕见。西方主流媒体第一次在加沙战场集体意识到,所谓"新闻自由"在以色列的炮火面前,脆弱得像一张废纸。国际法对记者和医护的保护义务,在炮弹和导弹下变成了冷冰冰的统计数字。
这场空袭引发了全球外交和媒体的连锁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直接用"恐怖杀戮"来形容,专门点名医护和记者在冲突中的极度风险,要求必须被保护。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发推,用"不可容忍"表达愤怒,强调媒体必须能够报道巴以冲突真相。埃及、德国、英国等国也纷纷谴责,连平日里在中东问题上谨慎的德国都用上了"震惊"一词。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扬直接要求以色列允许人道组织畅通无阻进入加沙,停止一切对平民、医护、记者的攻击。多国外交部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声讨,已经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全球主流舆论的"联合讨伐"。
这次以色列的回应依然是老套路。军方发言人、内塔尼亚胡本人都"深感遗憾",宣布"展开调查"。但谁都明白,以色列在"调查记者伤亡"这件事上早就臭名昭著。每次调查的结论不是"情报失误",就是"武装分子藏身医院",责任人永远"查无此人"。国际法再怎么漂亮,到了加沙前线,记者、医生、儿童、老人,在"智能弹药"面前都只能变成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以色列在"误伤"记者这件事上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经验",全球新闻界这次是真的受够了。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这次也陷入极度尴尬。以往每逢以色列误炸平民、医护、记者,美国政府都能第一时间替以色列洗地,或者至少呼吁"克制",象征性地表达"关切"。这次自家主流媒体的头牌记者被炸死,白宫和国务院一度集体失语。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出的回应极为软弱,只说了句"不快",还顺便预告"冲突未来几周可能迎来最终结果"。
对比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不可容忍",美德法三国的态度高下立判,美国这次在"新闻自由"议题上连基本的立场都不敢坚持。美以战略依赖已经到了"说不出口"的程度,军事援助、情报协作、地缘遏制伊朗,每一条线都深深捆绑着华盛顿在中东的盘算。在选举年,谁敢在以色列问题上"违逆盟友",政界、金融、传媒亲以力量分分钟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这场风暴的背后,其实是美式话语体系和"新闻自由"神话的彻底破产。新闻自由在美国一直是外交武器,敲打不顺眼的对手时随叫随到,遇到自家盟友,哪怕炸死自家记者也能一夜之间"归于无声"。美联社、路透社的抗议信,不仅仅是对以色列的愤怒,更是一种对美国"保护伞"赤裸裸的失望和控诉。
全球主流媒体早已把加沙称作"最致命的新闻战场",但以色列始终一口咬定:遇难记者是哈马斯武装分子,用新闻身份做掩护。半岛电视台、路透社、美联社再怎么反驳,也抵不过炮弹的"裁决权"。新闻自由、人道主义、国际法,在加沙这片土地上,随时会被一发炸弹"重置"成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