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拉拢印度?别做梦了!印度对华做出承诺后,莫迪现身日本:与中国保持关系至关重要
据报道,莫迪开启两天日本行,这是他就任以来第八次访日,紧接着要赴华参加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东京行程里,他在日印经济论坛讲话、参观多家工厂,推介制造业、半导体与国防合作;接受《日经新闻》专访时,强调印度政治稳定、政策透明、经济增速亮眼,欢迎日本"来印度制造,为世界制造"。
更关键的一句,莫迪公开对媒体表示,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至关重要,事关地区和平与繁荣,也能为全球经济带来稳定;并点名金砖国家在构建多极世界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他确认应中方邀请赴天津出席上合峰会,回顾去年会晤后双边关系"稳步积极进展"。在来之前,莫迪还在新德里会见了王毅外长,彼此转达对两国领导人的问候,明确提出印中是伙伴不是对手,要稳妥管控边界问题,不让分歧变争端;双方就重启各领域对话、深化互利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开展边界常态化管控并在具备条件地段启动划界谈判达成新共识。到这一步,画面就清晰了:印度在承压环境下释放"对华正面信号",并把它嵌入一次密集的多边与经贸外交节奏。
面对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攻势,印度正在通过与中国、俄罗斯、日本的密集互动,去冲抵外部压力的单点冲击。东京是投资与技术的阀门,天津是上合的安全与地缘平台,北京是中印关系的关键坐标。这不是简单"左右逢源",是把"多边-双边-产业链"三层拼成一道缓冲垫。
莫迪强调金砖的作用,上合峰会被各方描述为规模最大的历届之一,聚拢二十多个国家与多个全球组织。当"去风险"与"去全球化"在西方叙事中持续发酵,印度把脚探入了"全球南方的制度池":金砖的金融与经贸议程,上合的安全与通道议题,都是在现有体系里寻找新支点。
王毅外长与多瓦尔的边界特别代表会晤,把"常态化管控、敏感点位处置、具备条件地段启动划界谈判"摆上台面,莫迪又在公开场合把"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同"地区和平与全球稳定"绑定,等于在给经贸合作和产能对接清障。对东京,他强调半导体、显示和视听产业的互补合作,抬出"年底看到印度制造芯片"的时间表;对北京,他给出"伙伴而非对手、分歧不变争端"的政治定调。安全与经贸两端往中间收,才是"真自主"。
而前不久,日本政坛高官在战败日对靖国神社的"送钱""拜鬼"动作依旧不停,首相石破茂以"自民党总裁"名义供奉"玉串料",多名政客上门参拜。这类选择性历史叙事,与印度此行对中国的友善表达并置,反差强烈。东京方面一边想在半导体、国防、供应链上稳住并扩大对印布局,一边在历史与地区政治上释放让亚洲邻国高度警惕的信号;而新德里的公开表态是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至关重要,这对日本舆论是一次非常直接的"现实提醒":在亚洲,想绕开中国去谈"稳定与繁荣"的愿景,是走不通的。
日本想靠"以台制华"、拉拢外部势力遏制中国崛起,最终只会把自己推向孤立。反观印度,虽然在边界、贸易等问题上和中国有分歧,但大局观依然主导。莫迪这次主动表态"要从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系","亚洲世纪"的到来离不开中印携手,不仅是给中印关系定调,也是对整个亚洲格局的深刻提醒。中印两国携手,才是亚洲真正的稳定器和增长极。
不得不说,莫迪的这步棋很聪明。在美国、欧盟、日本都在用关税、产业政策围堵中国的时候,印度没有被情绪裹挟,而是用实际行动谋求"多边平衡"。日本的对华政策一再"踩线",莫迪却更看重合作机遇,这不是简单的外交表态,而是实际战略选择。未来,印度能否在中美博弈、亚太格局中获得更大自主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继续把握好与中国的合作窗口。